云南省大理州四个一批铺就大学生村官成长路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蒋文春 程丹玫
    大理州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作为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通过“择优选聘、结对联系、特岗锤炼、注重培养”四项措施,确保大学村官选得准、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择优选聘,吸引了一批。严格选聘标准,把好“资格复审、组织面试、人员确定”三道关口,做到“六个统一”,确保大学生村官“选得准”。统一安排、校准工作“指南针”,统一复审、明确准入“决赛圈”,统一面试、规范选聘“度量衡”,统一体检、核发健康“合格证”,统一择岗、依分自选“阳光岗”,统一培训、调整角色“转换器”。2008年以来,大理州先后分6批选聘大学生村官1932名,通过层层选拔,择优选聘,充分体现了过程的公平公开,结果的公信公正。
 
  结对联系,带动了一批。注重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帮助他们在选准工作切入点上下功夫,破解大学生村官驻村如何扎根基层、发挥作用的难题,力求大学生村官“待得住”。按照“有一个食堂可以吃饭、有一个安全的房间可以住宿、有一套桌椅可以办公、有一批资料可以学习、有一台电脑可以使用、有一名指导老师可以帮带”的“六有”标准,让大学生村官能安心扎根基层,放心大胆开展工作。扎实开展“3+1”帮带工作,要求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至少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有1名乡镇领导干部和1名村干部联系。着力掌握思想工作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明确工作思路、履行岗位职责、增强工作本领。根据大学生村官本人专业特长和驻村实际,围绕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确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为其提供资金、技术、政策支持并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设立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日,组织大学生村官互动沟通,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探讨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特岗锤炼,激励了一批。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对其压担子锤炼,推动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在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大理州共有73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乡镇党委委员,2013年,有6名大学生村官考入选调生队伍。在2013年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434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其中4名当选村党组织书记,7名当选村党组织专职副书记,372名当选村党组织专职专选副书记,51名当选村党组织委员。建立岗位动态性调节机制,根据个人工作表现适时调整岗位,保证其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安排新聘大学生村官在乡镇机关学习1个月,选派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信访等部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锻炼,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
 
  注重培养,成长了一批。强化管理服务,让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基层、发挥作用过程中成长成才,力促大学生村官“流得动”。建立了由组织人事部门服务管理、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社区)党组织具体管理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坚持严格的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制度,注重运用考核结果,通过量化考核和严格管理,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强化教育培训,把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扎实开展岗前培训、定期培训,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参加各级调训。突出“三农”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掌握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让他们达成了青春激扬投身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认识,增强了风华正茂服务基层历练成材的履职信心,实现基层工作得到促进和大学生村官得以成长的双赢局面。2010以来,我州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的13名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走向副科级领导职位,为大学生村官们树立了榜样。2008年至今,已有1306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型国有企业员工和自主创业,继续学习深造等出口渠道,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
 
  (中共大理州委组织部 蒋文春 程丹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