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农村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李建新 周…

    因为在农村干出了成绩,余姚梁弄镇大学生“村官”登上了《瞭望东方周刊》封面,大家都很开心。通讯员 陈斌荣 摄

    今天上午,余姚市召开回乡大学生与大学生“村官”恳谈会,10多名回乡过年的大四学生与当地大学生“村官”、企业家、镇村干部代表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大学生如何在农村找到自己的舞台。

    农村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今天的恳谈会真是畅所欲言。对于到基层就业,一些大四学生谈出了自己的担心:“去农村,我们一怕专业不对口;二怕没有发展的机会。”

    “在乡镇和农村,大学生就是‘宝贝’。”梁弄镇镇干部黄士杰的一席话,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他说,虽然眼下大学生越来越多,可在基层,大学生依然很少。梁弄镇所有的镇干部中,有大学学历的只有10多人,大学生“村官”仅有18名,村干部老龄化情况也很突出。“我们多么希望,能补充一批有文化、有素质的‘年轻血液’,来帮我们一把。”

    不少村干部说,在农村大学生同样能一展所学。对此,大岚镇黄家庄村村干部郭超深有体会。黄家庄村位于四明山深处,由于交通不便,以前村民们看病、卖农产品都很不方便。去年,镇里几个村的大学生“村官”发挥医学专业的特长,自发组成了流动服务队,上门为村民看病,建立健康档案,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他们还利用电脑知识,帮助村民上网推销农产品,获得了成功。

    “大学生择业时,应学会把眼光放长远。”余姚中亚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熊雪峰说,每当企业招人时,不少大学生嫌企业规模小,又在农村,不愿来应聘。熊雪峰认为:“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更需要人才,用人机制也灵活,大学生不妨前去试一试。”

    只要虚心、执着,就能“越磨砺越光芒”

    有人说,大学生来农村,是为了“镀金”,呆不长,也留不住;也有人说,农村情况复杂,大学生很可能“水土不服”。可余姚的大学生“村官”们却不这么认为。

    马渚镇斗门村大学生“村官”徐凌琳是丽水人。2007年10月,刚到斗门村时,她连余姚话也听不懂。然而,她没有畏惧、气馁,之后的几个月里,她一边学习余姚方言,一边翻看村里所有档案,熟悉村情,还主动到村民家中“家访”,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说:“如果没有当初那份执着与坚持,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想在农村干得好,除了克服浮躁情绪,虚心学习也很重要。丈亭镇汇头村大学生“村官”钟春芳说,作为“村官”,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惠农政策不够熟悉。因此,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多与农民、村干部打交道,从中吸取“营养”、积累经验。

    几位大学生“村官”一致认为,尽管农村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可他们一定会“越磨砺越光芒”,不断在带领群众致富中显现身手、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贡献力量。

    政府在为大学生扎根基层创造好环境

    在对话现场,许多大四学生提出:有关部门能否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对落户基层的大学生,能否出台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要激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基层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会上,余姚市领导介绍了该市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这几年,余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近年来,余姚大中专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0%。仅去年,余姚共接纳高校毕业生约4000名。舜宇集团企划专员马驰天,过去在学校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尽管目前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可他依然干得很开心。“我相信,是‘金子’不管在哪里,都能放出光彩。”

    “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表示,今后,余姚还将为高校毕业生到余姚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支持:如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设立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基金、加快毕业生创业基地建设等,努力使余姚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