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拒绝投机 关注“流得动”更应“干得好”
日前从各地不断传来消息称,大学生村官报名很踊跃,竞争甚激烈。
火爆场面背后,固然有经济困难时期新一轮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但它绝非缓解就业难的权宜之计。大学生到村任职,不无“铁饭碗”般的诱惑,但更是一项要吃苦、须实干的事业。
1995年,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的时代,江苏省便已招募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4年来,从自发发展到全面实验,去年 经中央同意,为期5年的10万大学生村官计划出台,由此转入国家行动阶段。此一计划是基于长期观察、实验并周密部署的战略性安排,对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代新人的成长,以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党政干部培养链的完善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基于对诸多战略考量的认同,当前社会各界普遍支持大学生村官计划。不过,在原则性支持之下,亦有对具体问题的疑虑,化解疑虑是切实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
比照“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十二字诀”,来自学生与家长一方最关注的是“流得动”,国家对此已开了五扇门:进公务员队伍、留在村上当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在农村创业、考研加分、其他地方就业招工优先。后顾可谓无忧矣。
瞻前顾后,未雨绸缪,提前想好进路或曰“退”路,固然合理,但过于患得患失,恐于己于国皆不利。国家开辟此一就业通道,以财政供养之,不仅在于养人,更在于养事。“干得好”是纳税人对大学生村官理所当然的基本要求。
两三年下乡服务期,若仅仅当作人生的过渡期、“跳板”、“直通车”,服务农村便无从谈起,自己亦难获真正的锤炼。中央要求,“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要弘扬志愿者精神,做好吃苦奉献的准备。”此间应拒绝投机主义。
没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情怀,便难“下得去”、“待得住”。没有一定的现实智慧与实际能力,也不可能“干得好”。据本刊及一些研究机构的调查,很多大学生村官感到工作难深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移乃至蹉跎。在大学生村官中,真正农学毕业的学生仅占百分之十几,七八成是从校门直接跳进“农门”。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面临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
因此,选任大学生村官,除学习成绩、政治、身体等一般要求外,应有更切合实际的标准。下乡之后,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监督、考核、奖惩、辞退等机制设计亦待有章可循,让那些真正热爱农村,亦为农村真正所需的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大展作为。(汤耀国)
- 浙江省杭州市大学生村官:新农村里显身手 (2009-06-11)
- 浙江兰溪大学生村官成立“文明公交劝导志愿队” (2009-06-15)
- 浙江临海市沿江镇实践活动引领大学生“村官”成长 (2009-06-16)
- 浙江省宁波大学生村官关注气象防灾减灾 (2009-06-19)
- 农村养老保险建设的紧迫性,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200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