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胜敏:做好小村官,开创大事业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胜伟
“横塘沿社区原名横塘沿村,总面积大约3平方公里,社区居民住户210户,在籍人口501人……”每当有人问起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横塘沿社区的情况时,现担任该社区主任助理一职的村官于胜敏,总是会如数家珍般地将详细信息介绍给客人。

  于胜敏是浙江金华人,2007年从浙江林学院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在义乌的一家饰品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工资不是很高,每个月2000多元。就在他工作稳定下来的时候,他的家人打来电话,告诉他金华地区正在面向大学生毕业生招考村官。

  做村官,月薪虽然只有1000,但相对稳定。当年8月,于胜敏顺利报考了村官,并在当年村官录取率为4∶1的情况下,成为报考者中幸运的25%。于胜敏的家也在金华,但是如果每天回家毕竟也要花不少的时间,为了能够安心工作,他在社区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长期住了下来。

  “我是一个最普通的村官”

  虽然只是一名村官,于胜敏的工作却相当繁忙。该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是一个刚刚改村建立的社区,很多管理制度没有跟上,整个社区将要整体搬迁却迟迟未动,很多居民还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子中,而有些房子已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因为位于城乡接合部,社区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多,而且多以捡破烂为生,这一切使得社区里专职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于胜敏,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在上岗前,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为了做好村官工作,我不断深入到社区里了解民情,摸清社区的基本状况,我相信只有摸清了社区居民的所思、所想,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开展工作才能得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为了做好社区工作,于胜敏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兢兢业业地工作,即使在下班休息时间,社区居民只要找到他,于胜敏总会尽自己全力,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很多同学知道于胜敏当村官后,都向他了解做村官的感受,每到这时,于胜敏总会说:“作为刚刚离开学校的毕业生,我并没有能力迅速改变什么,我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村官,尽自己的能力服务好社区里的群众。”

  “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普通群众”

  做一名村官,工作很杂、很烦,有时候完成了社区的工作,于胜敏还要在街道的安排下,到其他社区帮助完成一定的工作。一开始,他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是最终坚持了下来。

  “因为我发现这里的群众是那么可爱,我也学到很多东西。”于胜敏说。为了加强与居民的交流,在社区领导的指导下,他先后组织了以“粽子传递邻里情”、“广场健美操”等为主题的邻居节活动,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居民们加强了邻里间的真情,社区楼道充满了欢声笑语,他对社区群众的认识和了解也加深了。

  去年,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后,社区决定开展全社区的“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于胜敏负责制作捐款箱、横幅以及负责募捐现场等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社区展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爱心,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主动来捐款,更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500元钱。

  “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很伟大”

  在于胜敏的工作日志中,他始终记着最近完成的和计划要做的任务:参与多湖街道牛皮糖村的拆迁协议书的签订工作、参与多湖街道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负责征兵登记、信息输入电脑系统和体检登记等工作……

  指着这一些工作记录或工作计划,于胜敏笑着说:“其实做村官事情很琐碎,完全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创业,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村官去做这些事情,那么整个村级组织的完善、社区的管理就可能一团糟,所以我们在工作时,几乎都是全身心投入的。”

  “工作很辛苦,月薪也只有1000元,除去吃饭、租房等必需的开支,我一个月剩下不了什么钱。”于胜敏说,在浙江这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即使一般的农民出去打工,都要求月薪2000元甚至更高,所以他也多次犹豫要不要继续干下去。

  如今,于胜敏却坚定了继续干好村官的决心:“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学到了很多在农村社区工作的方法,基层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别的岗位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看到基层同样是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40多年前,毛主席号召广大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农村这个大舞台学习,接受再教育。而在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实施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任职计划,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中国的农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让我们参加实践、了解基层状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这一期待是一样的。”于胜敏说,“我为自己能够加入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感到无比的自豪,村官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也可以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