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县大学生村官 给我一个平台还你一片精彩

来源:宁海新闻网 作者:王方
大学生村官,无论从干部队伍建设,还是服务基层,甚至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层面来说,都可谓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进行曲。在广阔农村,他们从初始的徘徊于主流边缘,到投身希望的田野喷张青春热血,在自身磨砺成熟的同时,历史也记载了他们的努力和辉煌。迄今,我县的在岗大学生村官,已达290人!

  从2000年开始,我县连续3年,共招录大学生村官79名。2007年开始,根据宁波市招录农村、社区工作者的统一部署,我县又有4批302名大学生进入村官的队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凭着自身的努力,通过法定渠道,担任农村村主任、村书记,“给我一个平台,还你一片精彩。”

  近日,经县委组织部推介,记者来到其中5位大学生村官中间——

王宇清:我和你走过风走过雨慢慢地把心靠拢

王宇清(左)和村民谈心。

  从担任大佳何镇和平村村官开始,到“荣升”和平村副书记,王宇清堪称兢兢业业,为村里解决困难,为百姓谋取福利……她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推荐参评市优秀大学生村官。

  刚开始,王宇清着实有点不安,有点不适应。她怕村干部瞧不起自己是个小姑娘,她怕离家很远的陌生环境……不过,王宇清凭着开朗的个性和执着的追求,很快全身心进入了角色。

  王宇清遇到当村官后的第一个难题,是重新整理户口簿。这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它需要细致和热情,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王宇清暗暗高兴,与别人沟通,一直是她的强项,应该不成大问题。村文书带着她走到一间破屋,还没走进门,就被主人赶了出来。原来主人叫何某,曾是生产队长。后来因为生产上的失误,造成重伤,政府给他的补助又被人骗走了。之后,生活困难使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走了。从此,他对村干部一直有成见。了解情况后,王宇清哭了。她体谅老人心中的苦闷和妻离子散的寂寞。她趁有空的时候跑到老人家里扫扫地、整整院子。慢慢地,老人的敌意消融了,虽然他还没有让王宇清进屋。两个月之后,老人的生日到了,这是王宇清特意了解到的情况。那天一早,王宇清订了蛋糕,并在家做了几样好吃的,来到了老人家里。老人看到王宇清手里提着的蛋糕,哭了——他已不知道有多少年没过生日了!这天,老人第一次让王宇清走进他的房子。伴随着泪水和笑声,老人和村干部之间的矛盾总算慢慢解套。王宇清用她的真诚、毅力改变了老人。就这样,通过3个多月的日夜走访,王宇清完成了318户、1128人的户口簿重新整理工作,也完成了从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

  因为出色的工作,2003年10月底,王宇清被镇党委派往伍家村担任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她召开了已有大半年未举行的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让大家坐到桌面上,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在桌面上说清楚,终使老班子冰释前嫌。

  整合了村班子以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征得村书记、村主任同意,王宇清根据伍家村的实际拟定了发展规划,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兴建一条机耕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山。机耕路顺利完成。王宇清感慨万千,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呵!

  2005年村里换届选举,王宇清高票当选伍家村党支部书记。角色又一次转换,工作重心也随着发生了转变,王宇清决定完成六大实事工程,这时的困难已不再是没人干事,而是没钱干事。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伍家村投资30多万元建造福宁桥及改造河道,既方便通行也美化了环境;投资10多万元兴建2座拦水坝,改良农业灌溉;投资16万元修建老年协会;投资10多万元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5万多元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村庄面貌显著改善……六大工程如期完工,村班子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团结,体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

  2006年,王宇清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行政村规模调整以后,原伍家村成为和平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该村由赖家、外郑、桥坑、伍家四个自然村组成。面对角色的又一次转变,王宇清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以撰写村史为载体,协助创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工作,开始履行行政村副书记的职责。她相继走访村干部、老党员、老年协会成员等,了解村史变迁;同时,她积极查阅文档,了解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村庄巨变,着手前期准备工作。

  几年农村工作的锻炼,现在的王宇清,已经算个老村官了。

张伟:紧抓住梦的手希望就在不远处等着我

张伟(右)埋头工作。

  走进胡陈乡梅山村办公楼,最引人注目的,是放满了许多示范村荣誉牌的展示窗。人们说:这里面,有胡陈乡优秀大学生村官、梅山村副书记张伟的功劳。

  每一次示范村创建,张伟总把它看作是村庄发展的难得机遇,总是积极配合村书记、村主任做好工作。张伟主要负责创建中的“软件”工作,每一次的创建工作中,他总是费尽心思,收集、整理资料。这两年来,他将村务文档进行电子化保存,对各类数据、会议记录、活动情况、各类合同和村里的规章制度及创建示范村的台账资料全部实现文本备份。建立了“综治档案”、“财务档案”、“党建”等资料的电子版,大大提高了创建工作的效率。在每次验收时,他总能拿出相应的台账资料,资料完备,汇报有亮点,给领导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梅山村创建四星级、五星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中,他的工作得到了市、县、乡领导的高度肯定。他深知,作为梅山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庄,在创建示范村中很不容易,所以必须每一次都要创建成功,争取到每一次的创建资金来为梅山村做更多的事情。这两年下来,他参与的创建示范村有3个省级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村、3个县级示范村。村里通过这些示范村的创建成功,带来了20多万元资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来之不易的血液。

  梅山村盛产杨梅,以前村民都是自己施肥,自己修剪,缺乏技术含量,杨梅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影响。2007年夏天,张伟知道这件事情后,每到修剪时期、施肥时期,就联系乡林特站、县农林局到村进行现场指导。两年下来,村里的杨梅产量、质量明显增加、提高了。一到吃杨梅季节,村民经常送些杨梅给他,都说这些成果是他带来的。时常还有种植户向张伟索取技术资料。

  村民之间有了矛盾,特别是在村书记、村主任出面不大合适的时候,张伟就利用他不是本村村民的身份,对双方耐心劝导,使他们消除误会,和好如初。前年环境整治中,有村民蒋某对村里的做法有意见,双方一直僵持着。张伟得知这件事后3次上门商讨,帮助解除困惑,消解了蒋某与村干部的矛盾。那件事后,张伟在村里的威信也得到了提高,村民在法律问题上有疑惑时,总是向他讨教,他也总是耐心出主意、想办法。

   张伟认识到作为最基层的年轻干部,只有多渠道锻炼自己,才能弥补经验不足的缺陷。他在搞好村里工作的同时,还到胡陈乡党政办参与工作锻炼。学习处理村、乡工作关系,既了解乡里的中心工作,也能将村里的工作结合进去。

   两年过去了,张伟无论从事村里的本职工作,还是在乡里的岗位锻炼,都做出了有目共睹的不凡业绩。

陈海琴:这里的山路十八湾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陈海珍在抗台第一线。

  她,于2007年5月进入农村工作者这个行列,两年来,不但工作在偏远山区无怨无悔,还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为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她被评选为黄坛镇优秀农村工作者,并在今年镇团委换届时被推选为黄坛镇团委委员。她就是黄坛镇榧坑村村官陈海琴。

  榧坑村地处海拔380多米的双峰山区,四面环山,从城区到榧坑来回要两个多小时,交通不便,山路崎岖。有经济头脑的村民都外出经商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工作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在榧坑村的两年时光里,陈海琴由不适应到适应,由陌生到熟悉,把榧坑当成了自己的家。

  工作之余,陈海琴常去村民家聊聊家常,了解民情。她有记日记的习惯,经常翻看、整理工作日记,并随时摘下重要信息,及时向联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反映。村里的各类台账,在她的整理下,也变得完善了。

  陈海琴学的是法律专业,并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工作中,她总是能充分发挥特长,不但担任文书工作,还兼远程教育操作员、农民信箱信息员。至于运用法律法规,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年初,残疾人换证的时候,有一位先天瘫痪的胡某,换证需要6张两寸彩照,小陈深知残疾人不方便,就带上照相机,去她家拍照,并帮助她填好各类表格,送到县残联。当崭新的残疾人证送到胡某面前时,她的母亲流泪了,紧紧握着陈海琴的手说,我们这些常年在山里的困难人,正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啊。

  2007年,在接受镇组织的农民信箱培训后,陈海琴认真学习,在宁海县农民信箱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宁波市农民信箱技能大赛决赛,又荣获个人二等奖。她还学以致用,为村民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为村民们拓宽销路。

  在陈海琴担任农村工作者期间,榧坑村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青少年环保示范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宁海县“十佳和谐村庄”……每一份荣耀里,都有她付出的汗水。

  记者问及今后的打算,陈海琴说:“看到村庄越来越好,我的内心由衷地高兴。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上做一天,就会继续全心全意服务新农村。”

俞帅君: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俞帅君正在绿化村庄。

  谈起俞帅君,力洋镇党委组织委员陈坚定印象非常深刻。他跟记者回忆道:2007年,县组织部门分配力洋镇5个农村工作者。说来也巧,这5个农村工作者,就好像是约好似的,一同来力洋镇报到。“我发现这5个人中,有一个小姑娘竟然还带了一大箱行李。”

  “俞帅君,你是外地人吗?”“不,陈委员,我是城区的。”“那你怎么带了一大箱的行李?”俞帅君露出一丝带着青涩的笑容说:“陈委员,我打算住到工作的村里去。”一个城里的女孩子,为了工作住到乡下的村里去,能坚持吗?陈坚定心里暗暗嘀咕。一直到很久以后,他才知道,俞帅君是家里的独女,为了住村这件事,她费了好大的劲,才做通了父母亲的工作。

  分到古渡村后,俞帅君经常跟在村书记、村文书屁股后面。一方面走家串户,实地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学习工作方法。有时候书记、文书没空,她就自己在村庄里转悠,碰到男的就爷爷、叔叔地叫;碰到女的就奶奶、阿姨地叫。村民很快就认识了这个热情真诚的“小姑娘”村官。

  2007年,古渡村在硬化村庄道路时,由于一些生活做得不够细,造成走沙现象,村民对此产生了意见。俞帅君知道后,马上实地去查勘路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向村主要干部作了反映,引起了重视。不久,道路质量问题得到解决。由此,俞帅君也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为了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在担任农村工作者的两年里,除双休日外,俞帅君从不返回城里的家,坚持吃住在村。她向村民通报手机号码,24小时从不关机,随叫随到。

  2007年底,力洋镇要创建省、市级生态示范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亟需人手帮忙。这时,有关领导听说俞帅君在村里口碑不错,就把她借调到创建办帮忙。俞帅君到了镇创建办后,主动挑重活累活干,别人嫌烦的事情她总是抢着干。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在节假日加班加点,整理有关材料,替创建办的其他干部分忧。她工作态度积极热情,作风细致踏实,一些不被人所注意的细小错误总能被她发现,为力洋镇顺利通过省、市级生态示范镇验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力洋镇的其他各办知道后,都争着到领导那儿,抢着点名要她,俞帅君成了全镇各办的“香饽饽”。此后,俞帅君先后在劳动力市场、综治办、工办、党政办等各办帮过忙。每一次,她帮忙过的地方都是“极不情愿”地放她走。借调到镇党员服务中心后,俞帅君承担了非常重的任务。镇里分配下去的工作,她不仅能顺利完成好,而且对镇里一时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也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帮着出主意、想办法,构建了力洋镇“农村工作者之家”、“远教论坛”等平台,提高了力洋镇整个农村工作者队伍的水平。

  两年来,俞帅君对镇、村分配的工作从不推辞,每一天都在忙碌,镇、村干部已经在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她看书学习的精力、耽搁她考公务员的前程。她总是说:“没关系,晚上空闲时可以抓紧时间看书的。”镇、村干部都称赞说,像这样的村官,我们来一个欢迎一个,永远不嫌多!

  由于俞帅君的出色表现,今年7月份,力洋镇把她聘为镇团委副书记,这在全县的农村工作者中,还是首例。

李惠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吉林姑娘李惠玲成为宁海村官。

  27岁的李惠玲,是一位来自吉林的大学生。怀着对农村工作的热忱,她只身来到陌生的宁海。2007年5月,通过农村工作者公开招考,她来到跃龙街道草湖村,由此,开始了自己向往的村官生涯。

  刚被分配到草湖村时,村里正在进行第一期旧村改造工程。房屋布局凌乱,道路狭窄泥泞,旧村改造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李惠玲走访村干部、老党员、村民,向他们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她还积极协助村干部办理相关建设工程的审批手续,帮助规范健全旧村改造的各类台账。有一次,为了报批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她冒着酷暑,往返奔走于县公路段和交警大队10余次,总算办齐了各类手续,使工程能够如期开工。村民们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她说自己心里也比喝了蜜还甜。

  到草湖村后,远教管理员的担子便落在李惠玲身上。当初,她认为无非是为党员和村民随便播放点什么,觉得很简单。但是第一次为村民播放远教电影,居然没有一个人前来观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通过走访群众,她了解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远教播放的吸引力并不大。如何播放一些村民真正需要的、喜爱的节目?李惠玲开始在实用性上下功夫,终于把村民从电视机前拉了过来。2007年,李惠玲被评为市级远程教育优秀管理员。

  李惠玲还是宁波市优秀农民信箱信息员,经常帮助村里的一些种养殖户发布买卖信息。如今来找她帮忙的人络绎不绝,但当初,村民却并不相信靠一条小小的网上信息就可以做成生意。一次,一个养鸭大户正为卖不出鸭子而苦恼。她得知后,在农民信箱里仔细查找,很快就找到了买家,解决了这个村民的燃眉之急。这使村民认识到信息手段的重要性。此外,她还把草湖村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发布到农民信箱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草湖村。如今,草湖村网站的点击率已达1000多人次。

  两年多来,李惠玲还协助村干部完成了大量的创建工作,如省级和市级远教学用示范点、省级和市级卫生村、宁波市基层团组织建设示范点、市级先进党建示范点、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

  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她觉得能为老百姓服务,是件很快乐的事,她热爱这份工作,因为这个岗位教会了她很多!(记者 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