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成为农家好“网管”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佚名
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发布出售消息,不失为一条销售捷径。徐雯婷去年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东洲街道张家村的大学生“村官”。她利用互联网平台,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让村民享受到了网上远程教育及农民信箱等网络渠道带来的好处。

    如今,她已然成为了当地农民的好“网管”。

    通过与农民聊家常,收集各类信息

    张家村种养的农副产品种类丰富,有葡萄、大葱、土鸡、土鸭等。徐雯婷说,一直以来,村民的农副产品都是自己找关系谋出路,销售渠道相对较少,有时难免会出现滞销的问题。有的村民虽然也有利用网络销售的意识,但苦于自身网络知识缺乏,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徐雯婷接手村里的信息化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信息搜集。张家村村委的办公地点驻在村里的一个农贸市场旁边,很多农户在逛完市场后,会到她的办公室来看看报纸,给农副产品找找销路。徐雯婷就逮着这个机会和农民聊家常。

    这些聊天听来的信息,徐雯婷都做了记录和整理,分门别类,按需要发布到农民信箱或富阳农网上。一段时间下来,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很多农户的农副产品销量明显增加。

    她曾帮农户卖出10万斤大麦

    徐雯婷说,利用网络平台销售,还是很有效果的,信息上网后,由于针对性较强,一般都能引人关注。事实上,徐雯婷的工作并不仅仅停留在向网上发布信息,有时,她也很乐意替农户跑腿,与市农业局、街道农办等部门及相关单位沟通。

    张大法是东洲街道张家村的一位种粮大户,今年5月,他丰收了10万斤大麦,却苦于找不到销路,大麦积压在仓库里。徐雯婷知道后,马上在在网上发布了大卖出售信息。后来,她觉得这样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引起更多买家的关注,在征得张大法同意后,她将这个情况反映到了本报。本报随后刊登了《蛮好的麦子不知谁人要》的报道。

    张大法的情况在网上网下都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也积极帮助张大法,通过全省的“农民信箱”将他的情况进行了发布,共有25万个用户接收到这条信息。后来,积压的大麦一下子卖出了10万斤,只剩下了30袋。

    注重培养农户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

    除了力所能及地帮助农副产品寻找出路外,徐雯婷还十分注重对农民信息化意识、技能的培养。诸如直播的远程教育课程,有的农户没来得及看,她就下载下来,寻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的空隙播放,力争做到最大范围传播。

    通过宣传,村里农户利用网络的意识已经大为增强,去网上找买家的愿望也更迫切,很多农户开始主动去找她帮助。

    徐雯婷有个想法,接下去,把村里的各类农产品信息进行汇总和整合,整体在网上推出去,这样可能更具效应。

    此外,她还建议,在农民信箱或一些农业网站上发出销售消息后,往往是没有反馈的。是不是能有一个网上直接交流的平台,这样既方便、又省时。(记者 徐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