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大学生村官杨波带领村民讲环保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方云凤 刘璐

 杨波今年33岁,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人。2000年,他从当时的浙江省杭州农业学校(即现在的浙江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作为一名省级优秀毕业生,他本可以留在杭州工作。但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于是,他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希望自己能扎根于家乡这片朴实的土地。在由本报和浙江经视、FM93浙江交通之声和新蓝网共同推出的“伊力特 十大平民英雄”评选活动中,他光荣当选。

  回到家乡后,他先当了四年中学老师。2004年,慈溪市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开始后,他报了名,经过严格的考试,他当上了一名村官。

  最初,他在周巷镇湖塘新村工作,后来又调到了新潮村,现在担任了党支部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团支书等数职,要干的事也非常杂,比如,党群工作、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创建工作、环境整治、纠纷调解等等。

  除了日常的繁杂工作,杨波做得最多的就是积极宣传环保理念,践行环保志愿服务。他说:“城里一直在宣传环保,强调低碳生活,农村也不能落下。”

  生活中,杨波可谓处处讲环保,时时不忘环保。比如,他会用淘米水洗脸、洗头、洗碗,然后再浇花;他的女儿六个月了,用完了的空奶粉罐,他就在奶粉罐底部戳个洞,用来当花盆;他和妻子买衣服的原则是能少则少,他说,少买一件T恤就能减排二氧化碳4千克呢。而穿旧了的衣服,剪了可以当抹布。

  在许多大型活动中,他都积极参与了环保志愿服务,如: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志愿活动,宁波市首届“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在慈溪市“洁达”低碳金点子征集实践活动中,他提的“杜绝焚烧,维护健康”和“果枝变宝”两条金点子被评为了十大低碳金点子;在慈溪市“拉高标杆、创业创新”解放思想大讨论金点子征集中,环保点子分获一、三等奖。

  2007年,他协助周巷镇团委,组建了有300多名成员的周巷镇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经常组织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在周巷街头,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他们顶着烈日、冒着严寒,默默地做着各项环保公益活动:“少开一天车、我为环保作贡献”志愿服务活动、“拒绝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青少年环保行动……

  杨波说:“现在我身边的同事、亲朋好友都成了环保者,在办公室随手关灯,尽量少使用空调,节约用水,传真纸背面做草稿……看到这些变化,我真的很快乐。”

  本报记者 方云凤 本报实习生 刘璐

  短评

  眼下又到了大学毕业求职的季节。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大城市是他们最大的向往。然而,做为省级优秀毕业生的杨波,却主动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默默地奉献着。

  杨波从事的工作实在很平凡,甚至平凡得让人觉得不起眼。然而,一个扎根于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能长年带领村民讲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其实是很了不起的。别以为“环保意识”听起来似乎很空,如果农村有千万个像杨波这样的村官,“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农村美景,一定会遍地开花。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