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张杭军扎根农村创业带民致富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刘慧
张杭军,浙江台州人,大学生村官。创业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也拉近了他和村民的距离。
天刚蒙蒙亮,张杭军整了整眼镜和肩上的背包,骑着摩托车前往下余村,帮助缺少劳力的村民周昌荣采摘杨梅。
从他居住的上郑村到下余村,要走12公里的山路,到了村子后,还要走半小时的山路,才到老周家的杨梅地。大家忙活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村民喊道:“‘眼镜’,收工啦!”
“眼镜”是下余村村民送给张杭军的昵称。现年27岁的张杭军,毕业于浙江丽水学院电子专业。2007年4月,他被聘为“大学生村官”,回家乡浙江台州黄岩区上郑乡上郑村当村主任助理。
2009年10月,处于西部山区、地理位置偏僻的下余村缺党支部书记,张杭军被委派到下余村任村党支部书记。
对这位单眼皮、戴着黑框眼镜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农村工作复杂繁琐。“村官先要熟悉了解村情村貌,虚心向村干部、驻村干部学习,要静下心,沉下去学习,有恒心,有毅力。”张杭军说。
初到下余村时,张杭军感到了村支部书记的压力。
原来的下余村,村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大多在外经商,村里事务无人打理。张杭军心里很清楚,只有重塑村干部的形象,才能提升村班子的威望。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村里一直没有自来水供水管网,村民生活用水没着落。
于是在张杭军的召集下,下余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建两个蓄水池、一个净化池的自来水管网,按预算工程将耗资64万元,村民集资了一部分钱,工程还有20多万元缺口。张杭军多次找到区委有关部门,终于申请到黄岩区“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专项资金。
村民喝上干净水的问题解决了,张杭军下一步打算带领村民致富,先从村后的400亩杨梅山开始做起。
下余村的杨梅山缺少管理,杨梅自生自灭,只能卖到两块钱一斤。张杭军和村两委商量,决定对400亩杨梅山进行集中管理,并邀请杨梅专家给村民提供技术指导。2010年杨梅成熟的时候,村民的杨梅收入比之前增加了75%。
“专家帮忙以后,杨梅品质好了,果树也好了,上半年卖到了8块钱一斤。再这样下去,能卖到十七八块钱一斤。”村民们说。
2009年,黄岩区出台《关于引导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实践的实施意见》,引导和扶持村官兴办、领办、承包或入股当地农村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项目,带动农民共同创业致富,并设立了10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
“我们11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黄岩山里人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始抱团创业。去年合作社获得15万元创业贷款。”张杭军说。
合作社打造的“黄岩石”绿色农产品特色品牌,通过统一包装销售,借助网络、农民信箱等宣传渠道,2010年果农卖出的枇杷价格平均每斤比去年提高了3元多,销售量提高了70%-80%。至今合作社实现农产品销售60多万元。
张杭军和创业伙伴们还邀请区农林专家一起调研,外出衢州等地考察,根据上郑气候、地理环境和土壤特点,将猕猴桃种植列为创业项目。
“创业拉近了我们和村民的距离,也展示了我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风貌。”张杭军告诉记者。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目光从城市转向农村,和张杭军一样的大学生村官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越来越多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十几名或几十名毕业生竞聘一个“村官”岗位的现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中国的国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
“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就业是一种趋势。而城里来的大学生,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必须能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改变农村面貌。”张杭军说。
天刚蒙蒙亮,张杭军整了整眼镜和肩上的背包,骑着摩托车前往下余村,帮助缺少劳力的村民周昌荣采摘杨梅。
从他居住的上郑村到下余村,要走12公里的山路,到了村子后,还要走半小时的山路,才到老周家的杨梅地。大家忙活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村民喊道:“‘眼镜’,收工啦!”
“眼镜”是下余村村民送给张杭军的昵称。现年27岁的张杭军,毕业于浙江丽水学院电子专业。2007年4月,他被聘为“大学生村官”,回家乡浙江台州黄岩区上郑乡上郑村当村主任助理。
2009年10月,处于西部山区、地理位置偏僻的下余村缺党支部书记,张杭军被委派到下余村任村党支部书记。
对这位单眼皮、戴着黑框眼镜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农村工作复杂繁琐。“村官先要熟悉了解村情村貌,虚心向村干部、驻村干部学习,要静下心,沉下去学习,有恒心,有毅力。”张杭军说。
初到下余村时,张杭军感到了村支部书记的压力。
原来的下余村,村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大多在外经商,村里事务无人打理。张杭军心里很清楚,只有重塑村干部的形象,才能提升村班子的威望。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村里一直没有自来水供水管网,村民生活用水没着落。
于是在张杭军的召集下,下余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建两个蓄水池、一个净化池的自来水管网,按预算工程将耗资64万元,村民集资了一部分钱,工程还有20多万元缺口。张杭军多次找到区委有关部门,终于申请到黄岩区“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专项资金。
村民喝上干净水的问题解决了,张杭军下一步打算带领村民致富,先从村后的400亩杨梅山开始做起。
下余村的杨梅山缺少管理,杨梅自生自灭,只能卖到两块钱一斤。张杭军和村两委商量,决定对400亩杨梅山进行集中管理,并邀请杨梅专家给村民提供技术指导。2010年杨梅成熟的时候,村民的杨梅收入比之前增加了75%。
“专家帮忙以后,杨梅品质好了,果树也好了,上半年卖到了8块钱一斤。再这样下去,能卖到十七八块钱一斤。”村民们说。
2009年,黄岩区出台《关于引导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实践的实施意见》,引导和扶持村官兴办、领办、承包或入股当地农村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项目,带动农民共同创业致富,并设立了10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
“我们11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黄岩山里人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始抱团创业。去年合作社获得15万元创业贷款。”张杭军说。
合作社打造的“黄岩石”绿色农产品特色品牌,通过统一包装销售,借助网络、农民信箱等宣传渠道,2010年果农卖出的枇杷价格平均每斤比去年提高了3元多,销售量提高了70%-80%。至今合作社实现农产品销售60多万元。
张杭军和创业伙伴们还邀请区农林专家一起调研,外出衢州等地考察,根据上郑气候、地理环境和土壤特点,将猕猴桃种植列为创业项目。
“创业拉近了我们和村民的距离,也展示了我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风貌。”张杭军告诉记者。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目光从城市转向农村,和张杭军一样的大学生村官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越来越多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十几名或几十名毕业生竞聘一个“村官”岗位的现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中国的国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
“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就业是一种趋势。而城里来的大学生,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必须能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改变农村面貌。”张杭军说。
延伸阅读:
- 大学生村官冯尧:奉献“三农”是种快乐 (2009-03-10)
- 慈溪大学生村官王永全:踏实朴素的感动 (2009-03-13)
- 大学生村官马卫玲:我随书记蹲点调研 (2009-03-16)
- 大学生村官王滔:从象牙塔到新农 (2009-03-25)
- 浙江余姚市优秀大学生村官沈李利:于细微处见精神 (2009-03-30)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