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村官胡荣伟:青春走在乡间小路上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徐贤飞

胡荣伟开了一家卖场,专卖乡里的农产品。徐贤飞 摄

  昨日,浙江省2012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报名结束。记者从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获悉,今年,全省将选聘2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从2006年起,全省成千上万的高校毕业生通过这一方式走进农村。按规定,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统一实行劳动合同管理,聘期一般为3年。两个聘用期满后,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人员,原则上不再续聘。这意味着,今年,很多大学生村官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二次选择。

  回首这段青葱岁月,他们该有怎样的感慨?这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这是一份耐人寻味的青春读本。本报记者走访全省各地,不仅听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心声,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浙江农村。

  纵然现实有时骨感,理想照样丰满。

  眼前的小伙子,中等身材、敦厚有劲,红朴朴的圆脸,还有些稚气。

  可在方家村,他一言九鼎,是男女老少嘴里的“胡总”。

  他叫胡荣伟,26岁,金华市婺城区莘畈乡方家村大学生村官,一家农产品卖场的老板。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里,胡荣伟坐在田边,跟我讲关于他自己的故事——一个85后的青年,这3年的农村生活。

  “在一度的困惑与迷茫后,我把自己变成一座桥梁。从而也在现实与理想间,找到了平衡。”胡荣伟说。

  种了西瓜,但是忘了摘

  有些人就是早熟,总是在别人懵懂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比如说,韩寒。

  胡荣伟自称也属于“早熟品种”。18岁,在大学里卖电话卡;19岁,办了一家培训班;20岁,开书店……他兴趣十足地不断折腾。

  2008年12月,22岁的胡荣伟,卷着铺盖卷,来到了离金华城50公里的莘畈乡,当起了大学生村官。

  “我考试时,第一志愿填莘畈,第二志愿还是莘畈,第三志愿没填。”胡荣伟破釜沉舟,就是要到离城里最远的乡镇去。

  他算是如愿以偿了。“我不是大鹏鸟,无法直击大海,我选择个小地方,或许还能做出点名堂。”胡荣伟说,他明白自己的实力,虽有许多创业经验,但是到上海、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只能成为一名上班族。他能想象自己几十年后的人生,工作、退休、回乡。

  但留在金华市区,还是“窝”到最远的乡镇,胡荣伟有过纠结。

  2008年春天,与朋友游览了一回莘畈后,胡荣伟“迷”上了这里的山水。“农家的土鸡烧出来,隔着两户人家都闻到香味。山风拂面,自然清新……”他突然觉得,山村有着诸多的美好。他想,厌倦了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或许会恋上这里,那时农村就大有前途。

  胡荣伟任村官的方家村,登记户籍580人,一半人在外打工创业,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老年人。

  无聊、无趣、无所作为,胡荣伟也郁闷过。“看着太阳东起西落,村里走来走去就那几张脸孔,心里怎么可能不发慌?”

  总要做点什么吧?爱折腾的人,上哪都喜欢折腾。胡荣伟包了村民的田,种起了西瓜。“这里的农民跟我爸一样的,永远种水稻,每亩赚三百元钱。怎么劝,怎么说,都不听,好像田里永远只能种水稻。”

  胡荣伟急了,决心自己带头干。头一年,他包了10亩田。赶上风调雨顺,西瓜丰产,可是这一年,他并没有丰收。原因今天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西瓜熟了,胡荣伟却“忘记摘了”。

  忘记摘的原因是,胡荣伟当时正好给村里的孩子办一个补习班。每天,他跟孩子们一起疯玩,玩得太投入、太高兴,就硬生生地把西瓜地里的事给忘了、耽误了。

  最终,能有四五万收成的地,只收了一万元钱。看得方家村农民直摇头,笑骂“真是败家的孩子”。但是丰产的西瓜,让村民眼前一亮。第二年,很多人都在自己地里种上了西瓜。

  考公务员,为了安慰父亲

  虽然没用最新款的手机,虽然没机会泡星巴克。但是身在农村的胡荣伟,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从“小胡”到“胡总”的转变。

  “这是理想与现实不断冲突的三年,是折腾与被折腾的三年。”胡荣伟回味。

  鉴于头年丰产不丰收的经验,胡荣伟决定扩大种植规模。“这又犯了理想主义的毛病,我一下子包了100亩田,全种上了西瓜。”谁知那一年,方家村遭遇大洪水,西瓜田成了鱼塘。“洪水过后,我到田里看看,还抓到一条白鲢呢。”胡荣伟苦笑道。

  我到底适不适合在农村干?连种瓜都种不好,我还能干点啥?胡荣伟坐在瓜田边,脑子嗡嗡地响。他不知道,这理想与现实之间,到底有多远。

  第三年,胡荣伟还是承包了100亩地,但分成三部分,一块种西瓜、一块种土豆、番薯等宜储存的蔬菜,一块种桃树、樱桃。他经当地组织部门介绍,到金华市农科院拜师学习技术。

  就在创业路刚刚有了起色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生路上的抉择等待着他。

  自从到了莘畈,当上大学生村官,与众多伙伴一样,胡荣伟年年都报名考公务员。“说实话,成为一名公务员,也是我报考大学生村官时就有的想法。最起码,这也是我爸对我的希望。”

  胡荣伟说,自己年年考年年都不中,主要是没有时间看书复习。“村里有很多事,我的田又要管理。”大学生村官是村干部们的助理,啥事都得管。解决村民的纠纷、安排妇女透环、帮助孤寡老人、给村里孩子办培训班,还有给进村的游客当导游等等,都是胡荣伟干的活儿。

  可偏偏有个“意外”。去年,金华某监狱招聘公务员,胡荣伟笔试通过。

  要不要参加面试,改变眼下的生活方式,胡荣伟有点纠结。可乡长的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乡长说,胡荣伟你可能不适应那样的生活了。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真不是我想要的。”胡荣伟说,这事他至今瞒着父亲。“我爸总想我当个公务员,找个老婆也容易点。”

  不久前,新一年公务员考试报名,胡荣伟还是报了名。他说,这是给父亲的安慰。但他知道,这也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考不上总没办法的吧,我爸也不能怎么说我。”

  胡荣伟大概是已经下定了决心,选择了创业这条人生道路了。去年,他在这条路上也走得顺顺当当。西瓜收益不错;以土豆、番薯为基础的蔬菜大礼盒,畅销全省各地;还开了家农产品大卖场,集合了全乡的优势农产品,以来山区的游客为基础,向各地营销。

  胡荣伟跟我算了笔账,去年一年,他把前两年种西瓜亏空的20万元全部还清,还有10来万元的盈余。

  “保温箱”的日子,还剩两年

  6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涯,胡荣伟已经干到了第4年。

  他向我透露,自己正与莘畈乡的其他两位大学生村官,准备开办一家农业开发公司。他们希望打造一个休闲农业项目,实现种、养、销、吃、住、玩一条龙,与乡里旅游经济结合起来。

  26岁的胡荣伟要大干一场了。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是仰望星空,有着许多天马行空式的美好;这两年,我学会了脚踏实地的奋斗。”胡荣伟说,第一年种植10亩地西瓜,全都是他一个人管理的。每一天,他都在地里肩挑背扛,像一个真正的农民一样。

  “不过,大学生村官创业,毕竟还是在‘保温箱’里的。”胡荣伟承认这一点。市、区、乡对他们有各类创业补贴政策,还有其他各类的优惠政策。头些年胡荣伟的田地承包款,就拿了政府的补贴。他也在想,如何才能展开翅膀,飞到更高的地方去,不靠“保温箱”也能打拼出一番天地。

  “只剩下两年了。能不能学会飞翔,自己面对市场的大风大浪,也就在这两年。”胡荣伟说,他现在困惑少了,想做的事情更多了。在农村,他学会了很多:学会沉静下来,学会认真思考,学会崇尚自然,学会脚踏实地。

  “理想再美好,也要把肚子吃饱。所以必须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然后再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理想。”胡荣伟说,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好好干,把莘畈乡农民种出来的好东西都卖出去,让他们赚更多钱,自己也赚更多的钱。

  在胡荣伟的带领下,村民刘夏浦学会了卖蜜梨。装上个包装盒,贴上个标签,原来一两块钱一斤的蜜梨,售价立刻翻了一番。“我原来就是舍不得那点包装盒的钱,觉得成本太大,可是这点投资,比起翻番的售价又算得了什么呢?”刘夏浦说。

  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将自己在莘畈乡方家村的这一段人生经历好好总结一下。它不是一部小说,而是完完全全由真实生活构建的青春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