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为大学生村官科学设计成长轨迹
理念:大学生村官应是合格的农村基层干部
做法:选配、培养、管理三位一体,夯实发挥作用的基础
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角色能否有效对接,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关键。慈溪在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特别注重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合格的农村基层干部,从而有效夯实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挥作用的基础。
实用型选配。在招考时,坚持按区域招考,就近择优录用,有意识地优先录用本地生源或户籍的人员,在分配时综合考虑镇村发展需要和大学生专业特长等因素,使大学生一到村工作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专业基础。对已经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每年进行全面考察,在镇(街道)范围内进行调整交流,使大学生村官在合理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
针对性培养。以菜单式培训形式,每季度开设村官大讲堂,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立足服务农村基层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工作实用技能培养。在每年的脱产培训中,设置农业农村知识、农村工作方法等内容的培训课目,请农村基层干部传授基层工作方法和技巧,并组织到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等农村现场教学基地培训考察。
一体化管理。在体现大学生管理独特性的同时,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村专职干部管理范围,与村专职干部实施一体化管理,月基本薪酬、福利待遇比照同类村专职干部标准执行。推行按期转岗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两个聘期”后转任为村专职干部,转任后3年内不占村专职干部职数。这种与村专职干部有分有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既激发了大学生村官责任意识,也促进了大学生村官自觉融入农村基层干部群体。
理念:大学生村官成长需要过程更需要帮助
做法:实施“123”阶梯培育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由大学生转变成村干部,需要有一个过程。慈溪实施了“123”阶梯培育工程(一年适应、两年胜任、三年引领),多层次、全方位提高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能力。
结对帮带做文章。建立镇村两级帮扶体系,在镇(街道)确定一名党政干部、在村里确定一名村干部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通过师徒结对形式面对面指导,传授基层工作经验方法。
岗位练兵下功夫。根据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律,分阶段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培养重点。在适应调整阶段(第一年),先让其协助村主要领导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在能力提升阶段(第二年),按照“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镇(街道)各办所上挂锻炼,适当安排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在干事创业阶段(第三年),通过把大学生村官放到“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经济建设一线、信访维稳一线、征地拆迁一线”培养锻炼、到先进村“驻村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全局的能力。
大胆使用给“位子”。对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基层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做到发展党员优先、推荐荣誉优先、推荐后备干部优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其选拔为村级组织带头人乃至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今年通过竞争性选拔,全市有2名大学生村官进入镇级领导班子队伍。
理念: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基层工作,温馨关怀和严格约束都不能少
做法:对账、考核、服务三管齐下,激发大学生村官工作活力
要使大学生村官安心基层、扎根基层,既要健全关怀激励机制,又要配之相应的管理约束机制,使干好干坏不一样,做到压力与动力并存。
干事对账促作为。着眼于打破大学生村官将农村工作当“跳板”的症结,把市镇村三级干事对账体系延伸到大学生村官,对账内容既包括年度工作任务、阶段性重点工作、急难险重任务和突发性事件处置情况、本职岗位工作和其他交办事项等,又有每天的工作日志,促使大学生村官“有事可做”、“有事要做”。
严格考核求实效。明确了考核不合格的6种情形。对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对已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实行镇村联动考核,由村负责日常考核,镇(街道)根据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目标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大学生村官个人档案,优者奖、庸者换、劣者退。
贴心服务优环境。市镇两级领导经常深入村(社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看望慰问,谈心交流。市里每年举办大学生村官文艺汇演、征文演讲比赛,定期开展联谊活动和拓展训练,镇村两级也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塑造“家”的感觉。
- 浙江省委组织部回复如何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 (2011-06-10)
- 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 (2011-06-18)
- 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回应对大学生村官质疑 (2011-08-08)
- 宁波市委组织部长:坚持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 (2011-08-12)
- 2011浙江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改试点招录公告 (201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