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这一年在忙啥?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去年7月份,凤阳县首次招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如今,这些“村官”上任已有一年时间。在从学生向“村官”转变的过程中,他们是否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是否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换?是否理解了肩上的责任?近日,记者在凤阳县进行了一周的调查,发现这批大学生“村官”已经分化成各种类型,“有人在创业,有人在协助村干部服务村民,也有拿着工资看不到人影的。”

    ■场景一:4人建起6亩蔬菜大棚

    清晨6时许,阳新华跟着一辆四轮拖拉机去凤阳县县城内的菜市场销售黄瓜。这时的阳新华,不再是一个村官,也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个标准的商贩。当日,他带了5筐黄瓜去县城卖,赚了10元钱。

    去年12月份,阳新华与另3名大学生“村官”时全、唐兰兰、时慧娟商量,决定在府城镇大王府村建设蔬菜大棚。这一决定得到县里、镇里的重视。阳新华说,凤阳县县政府给予每人3万元贴息贷款,共12万元。同时,镇政府每亩田补助1500元,还派人盖了4间平房,帮助打井、拉电、平地等,共花费了20多万元。

    育种、购买钢架、塑料膜等,占地6亩的大棚顺利建了起来。蔬菜大棚也点燃了村民的创业激情,截至今年6月5日,已有70户村民申请216.5亩土地建设大棚蔬菜。府城镇党委书记表示,镇里拟规划成立大棚蔬菜基地,由镇里负责基础设施建设。

    ■场景二:为村民服务面临困惑

    去年首次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有8人提出创业,剩余的“村官”,按照县里计划被分配到部分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陈波今年1月份被分到临淮镇胡府村担任村委会荣誉副主任。陈波说,在村里他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帮助村里组织元旦联欢会,他负责组织部分村民的演出;二是为村民培训,成立农民夜校,让农民开拓视野。

    工作半年以来,陈波也有一些困惑。首先,在农忙时节,没办法开展工作;其次,对于创业,很多村民一谈到具体步骤时非常谨慎,工作难以开展;再次,一些培训难以持续。春节期间,他进行了生猪饲养和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方面的培训,来听的村民很多,但后来进行的双孢菇和畜禽饲养的培训,听者寥寥。如何调动村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需要探索。

    ■场景三:呆了十余天村官“失踪”

    在调查期间,记者随机选择了部分 “村官”进行采访。但当记者联系分配到大王府村担任村委会荣誉副主任的孙某时,却出现了意外。

    5月31日,当记者将采访意愿通过短信发给孙某时,他回复说:“现在没有时间”。6月4日,记者拨通孙某的手机,他告诉记者,他在凤阳县城。记者与他约定,下午2时30分见面。然而孙某并没有到达约见地点,记者再次拨打他手机,孙某的手机已关机。

    随后,记者决定到他所工作的大王府村进行探访。提起孙某,大多村民没有印象,有的称不认识,有的称只是听说过而已。村支部副书记付玉珍告诉记者,孙某只在村里呆了十余天,参加过村里两次会议,后来村里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府城镇一位副镇长告诉记者,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权在县里,镇政府做的是服务工作。如果大学生遇到困难,镇政府会帮助其解决。关于孙某去哪了,镇里也不知道。

    那么,孙某是否被调配走了呢?凤阳县人事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孙某没有被调走,理应还在大王府村工作,只是“村官”管理上现在出现了一个空白点,“村官”目前还属于自我管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