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凤阳“施政”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黄永礼 许…

 9月10日,改革之乡凤阳农村,50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深入农家调研,再过10天,他们将正式开始“村官”生涯。这50名大学生,是凤阳县招聘的第二批大学生“村官”。

  一年前,凤阳招聘19名大学生到村任职,担任为期三年的“村名誉科技副主任”。这在全省尚属首次,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凤阳县大规模地聘用大学生“村官”,能否突破新农村建设人才稀缺的“瓶颈”?大学生“村官”能给农村带来什么?他们是否适应当地“水土”?本报记者近日深入凤阳走访。

  时全的“村官”生活

  已是立秋,太阳依旧很毒。凤阳县大王府村,时全穿着短裤、戴着草帽,正在大棚菜地干活。“在定植辣椒呢”,面对不期而来的记者,他略有些窘迫。

  去年7月,凤阳县在全省首次招聘大学生“村官”。严格考试和集中培训后,有19人最终留了下来,分到县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担任村名誉科技副主任,时全是他们其中之一。

  和大多数人一样,时全来这里也很偶然。2006年5月,得知考研失败后,时全打算再埋头苦干明年再考。看到报纸上凤阳招聘大学生“村官”的消息,处在苦闷中的他前来报名考试,并最终留了下来。现在和时全在一个村子的还有另外三个大学生“村官”:阳新华、时慧娟、唐兰兰,三人分别毕业于重庆民族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和安庆师范学院。

  “本来我们都是被分到各个村的,但一个人在村里,不但感觉有些孤单,而且有些想法也找不到人商议。”后来时全和邻近村的大学生“村官”们经常聚在一起,商议商议就决定联合搞大棚种植。“我们也觉得这是个好事,同意他们联合在一起做”,县里对他们的做法也很支持。

  一年来,除了两人考取警察和教师离开外,剩下的17人经过分化,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组队创业,示范带动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另一种是单兵作战,协助村干部服务村民。

  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全称是“村名誉科技副主任”。“他们主要任务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群众致富。至于日常的村务,村务非常复杂,尽量不让他们去处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於慧这样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职责。

  去年11月,时全4人向村民租了3亩地搞起蔬菜大棚,引导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县里、镇里给予他们大力支持。阳新华说,凤阳县政府给予他们每人3万元贴息贷款,镇政府还每亩田补助1500元,还派人盖了4间平房,帮助打井、拉电、平地等,共花费了20多万元。蔬菜大棚的成功燃起了村民的致富热情,年底就有10户村民加入。今年元月,时全成立了“大王府蔬菜合作社”,并为蔬菜注册商标。目前,已经有6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大棚种植扩展到了200亩,成为村民增加收入新的来源。

  与时全他们发展大棚种植不同,组队在大庙镇东林村的张宁、方锦文和秦超3人搞起了花卉苗木培育。他们3人原本也是单独在村里工作,今年五月份才组合到一起的。“村民们很感兴趣,很多人经常来基地参观,已经有不少村民愿意发展”,张宁对未来充满信心。

  田野上清新的风

  “我们做过多次调查,农民对高知识人才非常渴求。他们非常欢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村民们都希望他们可以在这里扎根。”团县委书记唐颖说。而这正是凤阳决策者大量聘用大学生“村官”的初衷。

  在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发展,带动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学生“村官”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村官”身份,自觉担负起传播文化、倡导新风的职责。分在临淮镇胡府村的陈波,时常在村里组织部分村民演出,并成立农民夜校,从县、乡邀请一些专家为村民培训,开阔村民的视野。

  大学生“村官”不仅带去的是大学生个人资源,还带去了学校、社会资源。今年4月,时全邀请他的母校安农大的老师来给村民讲授科技知识,还把大王府作为农大园艺系学生的实习基地,架起乡村与高校联系的桥梁。

  “这些年轻人肯问肯学肯做,很勤快,觉悟高。”说起这些大学生“村官”,大王府村支部书记付玉珍非常满意。她对他们的评价是:挺老练,不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付玉珍还告诉记者,几位“村官”还做了件村里从没做过的事情。今年7月份,得知淮河发生洪灾后,时全和其他3位“村官”组织蔬菜合作社捐款2000元,买了药品食品等送给正在大堤上抗洪的解放军和灾民,在村里传为美谈。

  积极主动、踏实肯干,是大学生“村官”们深受领导信任和老百姓喜爱的重要原因。看着大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实际行动,得到实惠的村民对他们更是赞不绝口。村民们说,以前觉得“学生娃,能干出个啥。”现在,村民都说“他们是有知识的大学生,我们都很信赖他们。”遇到种植、养殖上的一些问题,村民们总会过来问“大学生,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呵?”现在,很多村民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几天不见,村民就会询问哪里去了。

  “新农村建设核心是人才问题”,凤阳县县长范迪军称,大学生“村官”把年轻人充满朝气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技术带到农村,既能提高“村官”整体素质,又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学科技、用科技,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施政”的酸甜苦辣

  “记得刚下车的时候,看到城乡间的巨大差距,我的心凉了半截。虽然没说什么,可我的心里还是有些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但平静下来想想,既然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干出个样子来。”时全回忆当初刚到农村工作,还是感到茫然。

  一年来,时全皮肤变黑了。“现在我们学会了脚步匆匆,习惯了没有双休日,我已经割舍不下这份工作和这里可爱的乡亲。”如今,时全身上明显多出了几分成熟与果敢,看起来很像个“村官”了。

  无论是在理想主义的冲动下来到了农村,还是迫于现实就业的压力选择“村官”。大学生“村官”都表示,选择了农村,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苦;选择了“村官”,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这一年,农村生活教会了他们许多东西,他们渐渐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

  “到农村工作之前,我也有过担心。不是担心农村条件差,而是担心在这里无事可做,将来会后悔。”阳新华笑着说:“现在,顾虑是没有了,反而常常是忙得挺累,活得很充实。”

  “到农村不仅是就业。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新思维、新观念,需要新知识、新科技,我们愿意从最基础做起,从最基层做起。”一位“村官”这样表态。

  不过,在农村开展工作,他们也遇到一些困惑。陈波说,在农忙时节有很多活动没办法开展。对于创业,很多村民热情很高,但一到具体运作时就非常谨慎,不敢付诸行动。春节期间,他进行了生猪饲养和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方面的培训,来听的村民很多,但后来进行的双孢菇和畜禽饲养的培训,听者寥寥。如何调动村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需要探索。

  相对于组队在一起搞得有声有色,那些单打独斗的大学生“村官”们似乎就没什么“太大动作”了。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有个别大学生“村官”只在村里呆了个把月后,就难觅踪影了。由于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权在县里,镇政府做的是服务工作,因此,“村官”们目前还处于自我管理状态。

  少数大学生“村官”对一年来的作为颇不满意,他们感叹:“几乎都是在打杂。农村还是有家长制作风的,有些事村干部们不会告诉你的。”

  未来选择的疑虑

  凤阳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聘用制,聘期为3年。由各乡镇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县人事局鉴证。如今,一年已过,两年后,他们面临人生的再一次选择:去还是留?

  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他们出路不外乎是留在基层继续发展、考公务员、考研、重新找工作。

  家在凤阳的张宁则表示:“如果在这里把事情做得很好,事情做大了,双方都有意向会继签合同,毕竟在这里工作的待遇不算低。”对于被正式聘用的大学生“村官”,县财政全额供给工作,月薪在1000元之间。在任职村带头创业的,还可享受县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另外被聘用的毕业生在聘期内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缴费标准按照政策规定,由县财政和个人共同承担。

  一名户口在外地的大学生“村官”说,他以后准备考公务员,在农村的工作经验会帮助他找到一个好的政府部门。而重新找工作或许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一位计算机专业的“村官”说“我们这一行,丢了一年就怎么也赶不上了。”

  如何将他们留住,如何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才智的好平台?也是凤阳领导层正在考虑的问题。据县有关领导介绍,从县里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指标中拨出一部分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安排他们到各农机站,对特别优秀的直接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等,都在考虑的方案之中。“目前还在研究可行性,要与国家的政策文件相衔接,以避免与上级文件规定相违背”,於慧这样说。

  在这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一周年的日子,今年的第二批大学生“村官”录取已经尘埃落定。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58名报名者中,有50人被录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他们将带着理想和热情来到这片土地,开始新一轮的“村官”生活。(黄永礼 许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