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村官孔小藤:做村民的贴心人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夏朝阳

图为:孔小藤(中间)在创业示范基地与农户交流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最熟悉农村的生活,最了解农民的疾苦,对农村和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来到农村,就想做村民的贴心人”无为县福渡社区大学生村官一席话让村民们感到无比的贴心。而他,就像一匹永不言累的千里马,在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践行着心中诺言!

孔小藤,一名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区里走出来的土家族青年。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安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并放弃了在苏州一家台资企业优厚的待遇,依然投身安徽农村,在无为县福渡镇福渡社区当起了村官。一年过去了,他真能扑下身子融入农村吗?他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吗?他对自己的前途有何规划?记者日前来到福渡镇,在一片枝枝蔓蔓的吊瓜藤下,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无为本地种吊瓜很少,这片吊瓜是你种的吗?

孔小藤:是我和几户农户一起种的。去年来了以后,看到这里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但农民大多种粮食棉花,纯收入很低,我的“3年计划”中就包括了带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增加收入的内容。我找到母校专家,通过土壤测试,气候论证、市场调研,决定试种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大的吊瓜和一些反季节蔬菜。刚开始,农民听说跟着我种吊瓜,都怕亏本,挨家挨户宣传也不行,只有几户农民愿意尝试。后来在县里镇里的支持下,创办了巢湖市首家“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我包技术、包种苗、报销售,农民出劳力,得收益。好在今年的吊瓜长势很好,第一年纯收入就有2000多元,往后会更高。期望群众看到我们试种成功,明年能跟着干,形成一个种植基地。

记者:你的“3年计划”还有那些内容?

孔小藤:除了帮助群众致富,还有帮助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事。今年春节前,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我们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投入使用,这是全县第一个。平日里孩子有四十多个,一起做作业、玩游戏、和外地的父母通通电话,培养亲情;我还联合一批母校校友成立了“晨曦爱心助学基金”,资助困难留守儿童,目前已经有6名困难家庭孩子得到资助。作为村官“3年计划”最主要的还是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为了熟悉情况,刚来的三个月,我走访了全社区45个自然村上千户人家。一年来,镇领导在生活、工作上给我极大的关照,有意让我参与拆迁征地、计划生育、信访综治、架桥修路,很锻炼人。现在路上遇见人,总会打个招呼,聊上几句,我觉得自己从一个外乡人真正成了“自家人”。

记者:你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却放弃专业优势,从外贸企业“跳回”农门,现在有没有后悔或者迷惘?

孔小藤:你看我做了这么多事情,哪还有时间去瞻前顾后。人感觉充实,就不会后悔和迷惘。毕业前去的那家台资企业老板比较赏识我的朴实和能吃苦,安排的岗位是总经理助理,薪水和工作坏境都很好,但我的目标并不在于顺理成章的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日子过得多么舒适惬意。可能是出生于贫苦农门吧,我希望更多人生活的幸福,而我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今后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3年农村工作,父老乡亲和基层干部是我最好的老师,这些生活体验将永远刻在我的思想中,是拿多少金钱和待遇都换不来的。

记者:对于这里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遇到的障碍有哪些?

孔小藤:我觉得最主要的事缺乏农村实用人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留守群众对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乡村面貌的积极性不高。比如说,附近和县是有名的无公害蔬菜产区,生产和流通都很上规模,农民收入高,但种大棚蔬菜需要技术,累人,本地农民很难形成种植习惯。我所认识的几位有志创业的青年,渴望寻找适于当地实际的好项目,又苦于缺技术、没资金。通过农村教育改变农民的思想认识是个基础问题,关系到今后几十年发展。

记者:在过两年,你的任期结束,打算怎么办?

孔小藤:我把这3年任期更当成3年学习。白天,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还要主动承担一些服务工作;晚上基本是看书、上网,给自己充电的时间。任期结束,我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考乡镇公务员,继续在基层面对面的为群众做事;二是如果有机会,也可以考省直、市直公务员,在更高的层面完善自己。国家给了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好的锻炼平台,也给了优先进步的机会,比如定向招录公务员等,所以,我从没为自己今后的出路担心。只要现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干,总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