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做起来不易靠几本书办不好乡村事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黄永礼 聂扬飞
  “眼睁睁地看着其他村干部忙得团团转,自己却闲在一旁,有劲儿使不出来。 ”说起5年前刚到村的感受,繁昌县孙村镇八分村大学生村官张兰兰仍记忆犹新。 “来了是一回事,村干部容不容你、村民理不理你又是一回事。 ”张兰兰道出体会,农村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不是读过几本书就能干好的。要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学习请教,尽快熟悉套路,才能上道儿。

  一次,在为当地病险水库做调研的途中,张兰兰意外遭遇车祸,面部严重挫伤,断了几根肋骨。如今,脸上的疤痕仍清晰可见,“这伤疤也许要伴随我终生了。但是,伤痛也算是一种历练吧。 ”张兰兰笑着说。

  “放弃本可得到的城里工作机会,拖着一箱行李来到陌生农村,有欢笑,有泪水,有迷茫,有收获,积淀了许多人生的经验。 ”张兰兰认为,在城市发展,自己再优秀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花费同样精力所做的事情,对农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2011年,深受村民信任的她,被选为村委会主任。

  4月12日,记者来到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杨镇回族村,从省民委选派到村的李朝阳,正与几户村民商量沿瓦埠湖行蓄洪区移民建房的事,听到好点子,他立即记了下来。 “沟通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要让大伙知道政策的好,也要知道大伙要的是啥。 ”到村将满一年,李朝阳心中也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工作经”。

  “刚来的时候,满脑子想着干几件漂亮的大事,但是空有热情,群众并不买账。 ”去年5月到村,李朝阳很快意识到,身边环境变化了,工作方法也得跟着变,必须从“旁观者”变成“解题者”。

  过去经常参加慰问困难群众,但很多时候看过就结束了,现在发现村里有不少家庭生活困难,难题摆到面前,李朝阳总琢磨着解决法子。他通过申报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精米加工厂、筹建种植业合作社等一系列实打实的措施,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

  “抱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工作态度,才能在‘广阔天地’经受考验”——

  热爱乡土才能融入乡土

  “农村非常缺乏人才,也很能锻炼人,但抱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工作态度,才能在‘广阔天地’经受考验。 ”眼前的盛英壮说话中气十足。

  盛英壮是铜陵县胥坝乡江滨村党支部副书记,一名出生于1987年的大学生村官。

  “过去说起大学生村官,很多人印象中干的是跑腿打杂的事情,但在这里,我却真正找到了‘唱主角’的感觉。 ”他说。几年时间里,盛英壮逐步成长为村里独当一面的小能人。因为工作出色,不久前,他还被公选为乡长助理。他坦言:“我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和天地。 ”

  白天承担着庞杂繁重的工作,晚上在不能上网的农家小屋里琢磨着自己的未来。 “对不少大学生村官来说,聘用期满后的去向是最关心的问题。 ”一位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表示,虽然国家积极地出台了政策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但重新选择的不确定性让部分大学生村官信心不足。公务员考试拿出一定名额,定向招考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人员,但是不少岗位是成百上千的人去竞争,考上的概率太小了。虽然各地都在提倡大学生村官创业,但缺乏资金、经验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了不少人创业热情。

  对于不少选派干部来说,自己所能做的,与村民期望的差距,常常让他们倍感压力。 “村民期望值有时过高,认为我们从上面下来的,路子广,神通广大,可以帮村里引来很多资金和项目,但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好办。 ”皖南某村的选派干部告诉记者这样的苦恼。

  而越到基层矛盾越多,问题也越现实,再加上他们对农村错综的人际关系不够熟悉,有时出了问题来,难免得罪人。一位选派干部说,自己就曾因追讨前任村干侵占的集体资产险些挨揍。 “不管经历怎样的困难和委屈,农村都是难忘的经历,艰苦环境是种难得的历练,让我们逐渐了解农村、懂得农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 ”这位干部动情地说。

  “肯干事、干成事,群众才服你,跟你干”——

  乡村来了新生力量

  “要说眼下干的大事,流转3000亩土地,调整产业结构算一桩。 ”4月12日,肥东县元疃镇塘西村口,瘦瘦高高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曙生,抬手指向不远处的成片田地。

  顺着方向,记者看到经过整治的土地广阔而平整。去年11月,种树大户王永成决定落户塘西村,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认定这是个大好事,王曙生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成立村民理事会,发挥他们的宣传、服务、调解和监督作用。如今,3000亩土地流转到位,2800亩已栽上幼苗。

  “这儿是江淮分水岭,长期缺水,基本靠天收,增收难得很呢。 ”明媚春光里,正在地里栽苗的村民蒯正德直起腰歇了会。他说,现在不仅每亩一年有500元的租金,还可以在公司打工拿工资。像蒯正德这样,全村已有200多人在公司就业。

  “这问题那问题,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 ”选派到村近一年,王曙生对农村工作有了较深的体会。 “只有顺应村情民意,肯干事、干成事,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把群众引上致富路,群众才佩服你,跟你干。 ”

  4月12日,太湖县晋熙镇湖滨村,看着大棚里的菠菜、韭菜长势喜人,王姚磊脸上泛起笑意。去年3月,王姚磊和其他几名大学生村官,组团办起“远志蔬菜农业专业合作社”。

  “起名‘远志’,就是勉励大家要看得远、做得久。 ”王姚磊说,刚开始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租赁土地3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但创业之路并不平坦,资金短缺阻挡他们的雄心。“就在一筹莫展时,组织上帮我们协调银行贷款30万元,加上自筹12万元资金,最大的困难迎刃而解。 ”

  如何扩大合作社影响力?王姚磊有妙招。他采取自采自摘的销售方法,让客户挑选放心菜,体验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一传十,十传百,村官基地生产的蔬菜在太湖小有名气逐渐壮大起来。基地规模现扩大到120亩,建立小型养猪场、沼气池,采用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带动2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记者 黄永礼 聂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