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王博:为新农村建设引智
王贺从去年开始成为了一个大学生“村官”,走访发现三街村人均耕地0.25亩,长期以种植玉米为主,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一个四口之家,不过拥有一亩地,年亩产值才三四百元,收入少得可怜。
“村民听说我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多次找我探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科技致富方面的信息。为此,我一面通过向母校专家求教,努力提高自己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一面四处搜寻优质、高效种植品种,以调整我村种植结构,提高村民的农业收入。”让王贺高兴的是,北京农学院的陈学珍教授了解到三街村的土壤结构和气候条件后,向他推荐了学院多年实验研究的新品种———“七色红薯”,该红薯内部依次出现深红、浅红、黄、紫、白等颜色,不但口感好,而且具有抗癌、减肥等效果,经济效益高。王贺通过自己的实验种植发现,“七色红薯”亩产4100余斤,产值3000多元,即使扣除成本,收益也是种植玉米的三四倍。消息传出后,延庆县的太平庄、大营等村自动要求种植该红薯,目前,已经在五个村推广种植了48亩的“七色红薯”。
“将红薯栽下去只是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在收获后能够及时销售,将之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我制订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今年大力发展打开市场,努力促进明年更大面积的推广,在种苗销售上提高农民收益;第二步,在我镇红薯产业规模化时做精、做细,提高深加工能力;第三,提高红薯品质,打造绿色红薯、有机红薯,最大限度地挖掘红薯的经济价值。”
以上只是大学生“村官”助理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所取得成果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日前举行的“延庆县大学生村官助理创新之路与新农村建设论坛——‘科技引领,强村富民’”上,来自北京市各级领导、农业教育专家和大学生村官的代表们探讨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人才困境,以及大学生担任“村官’的解决方式等。
——困境——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属于体力型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人才。其实人才优势是首都最大的优势,与其它省市相比,北京市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但人才的分布很不合理。据统计,在北京市186万专业技能人才中,农村实用人才只有8000人,不到千分之五。”北京市人事局副局长孙振宇说,北京要实现统筹科技发展,强村富民的目标,人才缺乏矛盾非常突出。
“中国现在有8亿多农民,其中4.9亿的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只有7.3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也就9.1%,绝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的,不具备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科普部副部长王延祜说。
与小康社会目标相距甚远
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维忠教授在论坛上提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载体,以现代新型农民为主体,形成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
除了人才缺乏外,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罗维忠认为,现阶段北京农业经济社会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别。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功能来看,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与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还比较薄弱,城乡差别有加剧扩大的趋势;从人口经济发展来看,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都市农业在生活就业、观光休闲、生态涵养等新功能拓展上还明显不足;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自然资源短缺和生产环境脆弱成为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
——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北京市人事局副局长孙振宇说,“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开展村官工作,不仅提高了人才队伍的素质,而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育才、引才、用才的渠道。”“应该说这是一项中国的人才工作,也是北京市农村人才的一次重要转变。做好这项工作对于郊区农村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转变农村、发展农村、富裕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成为科技传播者
“大学生村官通过培养和学习,能够成为农业科学技术和成果转化的传播者,北京都市性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反而为大学生村官的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罗维忠说,北京有一大批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以及一大批分布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重点实验室,在技术人才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成果资源等方面均具有领先全国的优势。这些优势为北京发展都市型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丰富的有利条件。
但是,北京都市性现代农业发展主要还存在着四个不对称———技术需求不对称、结果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和要求不对称。罗维忠说,这四个不对称实际上是科研院所与推广技术成果、技术服务与农民农业实际需求之间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的出现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找到有益的途径。大学生村官应该成为新型农民培养的实践者,只有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实用新型的技术和装备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
大学生成为科普宣传员
“农民致富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06年国务院下发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了以农民重点人群之一,开展科学素质行动,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承担起科普宣传员的职责。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农业专家和农民之间搭起桥梁,及时反应农民遇到的问题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向农民普及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真正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大的用武之地。”北京市科协副主席贺慧玲说。
——成效——新农村的新活力
“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切感觉到农村人才匮乏带来的压力,以及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延庆县委副书记郭振清说,2005、2006年两年,延庆县采取多种形式大规模培训农民达10万人次,大学生村官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延庆共接受大学生村官496名,遍布全县15个乡镇,220余个行政村,大学生有效地发挥着科学文化的指导员、宣传员的作用。
延庆县只是北京市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最早的区县之一,在北京的平谷、顺义、门头沟等区县都活跃着大学生村官的身影。
——机制——完善退出机制
孙振宇说,北京市村官工作已开展两年多时间,为全市农村选拔了5000余名来自北京80多所院校的村官;明年还将选拔3000名大学生当村官,到2008年,北京市农村将有1万名大学生奋斗在农村基层一线。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大学生村官未来的退出机制将有四条:继续升学;报考公务员,明年北京市人事局将研究怎样能拿出一部分指标来为大学生村官们在招收公务员方面提供方便;自主择业;如果既不想升学,也不想当公务员,同时也不想找其他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还可以在双方满意的前提下继续当村官。
进行成长规划
郭振清说:“要把大学生村官助理作为自己的人才来培养。”大学生村官助理大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他们知识丰富、热情高涨,但是他们有的不了解农村,缺乏实践经验,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把热情转化成经验,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因此,必须科学安排大学生开展工作的节奏,把走进农民、了解农村、科学助理、参与决策、提高水平作为村官助理成长的基本步骤进行有计划的指导。
■数字村官
20万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全国可能有20多万大学生走向基层。这比去年的数字要增加5万左右。
北京2007年继续公开招聘3000名毕业生担任村官。同样,山西也将有8000名大学毕业生当村官。而根据各个省份一般的一村1—2名大学生的计划,全国68万个行政村,以及约680万个自然村,整体需求的大学生人数庞大。
6成
据统计,山西省2007年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报名工作结束,山西全省报名总数为8万多人,其中女生占56.8%,将近六成。应届毕业生占45.9%,研究生占0.1%。
- 海淀“海选”大学生村官 (2007-05-22)
- 大学生村官带“导师”赴任 (2007-06-07)
- 百名村官游走新农村 庆祝奥运倒计时一周年 (2007-08-08)
- 北京大学生村官做好东道主 付诸行动服务奥运 (2007-08-13)
- 北京市平谷区选拔培养大学生村官制度化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