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调整心态,成功属于你

来源: 作者:赵金良

最近,读到一本叫做“于丹《论语》心得”的书,备受启发。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压力源于竞争,适度压力使人成功,这个心态的调整很重要。这有心态调整好了才会很愉快,做事情才会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是调整心态的大智慧呢?
 
一、   心怀理想,脚踏实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有一段总结中国人人格理想的话是这样说的: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划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这句话是对中国人人格的经典总结,值得我们深思。


人生在世,看似漫长,却短短数十载。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价值,碌碌无为是羞耻的,消极麻木更是令人唾弃的。作为刚刚步入社会大课堂的新学员,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勇敢追求。要用积极的态度和自己敏锐的心去细细品味社会大课堂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实践去编织孕育成熟的摇篮。


理想在我们心中最神圣的那一片净土中,被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在它的周围应该还有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阶段性的目标,而这恰恰是我们实现人生的理想阶梯。理想不是遥不可及,但理想绝不是守株待兔可以得到的,它需要时间去考验,更需要实践去证明。理想是一粒种子,实践是孕育种子的土壤,没有土壤种子是不能发芽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学会相处,学会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努力接近最终的理想。
 
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当今社会上,人际关系就象是一张无形的网串联到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是一个结点,只不过有大有小。在与人交往中,怎样才能终身实践,永远受益呢?《论语》中有一段子贡问政是这样记载的:子贡问政:“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这段话在当今仍然适用,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样就不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只要做到这一点,让我们都心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日常交往中就不会再有愿不愿意做的矛盾,那么与人相处就是很和谐的了。 
 
三、   知仁知智,心存仁爱


《论语》中所说的仁是“爱人”,关爱别人;智是“知人”,了解别人。或许今天的社会规则很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懂得关爱别人,懂得了解别人,懂得换位思考,心存仁爱,那么一切其实就会豁然开朗了。
与人交往,首先你要了解他。了解一个人,知道他的性格,这样才能够减少交往中的误会甚至是摩擦。因为你了解他,知道他的性格,所以事前你能够欲判到他的结论,因为你欲判到了他的结论,所以你就可以提前调整方法或方式,向预期目标过渡,这就是智慧。

 
与人交往,还要关爱别人。这种关爱不是做秀,而是发自内心的。既然与之交往,就要交这个人。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而你又有这个能力帮助他,那么为什么不做呢?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要好。我们不需要他感恩一辈子,我们只是希望帮他渡过难关。但我想他可能因此会改变吧?


与人交往,更要换位思考,加强交流。很多时候,换位思考往往是避免误会的最有效方法,而加强交流则是增进了解的,加深友谊的最有效途径。遇事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只考虑自己的立场,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其实这没有错,也许你确实是为他考略的,但这可能不是很妥当;也许因此就会产生矛盾,发生摩擦。关键是要换位思考,加强交流。事里事外多换位思考,事前事后常交流,就不会有误会,矛盾和摩擦也会少一些。


那么,如何做到心存仁爱呢?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换句话说,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i]
 
朋友,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世界大舞台中的角色,昼夜更替,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剧情,没有真正的重复。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社会中,需要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但无论如何你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这样,你才能生活在快乐中,才有好的心情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才能够走向成功。
 
①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  第16页    中华书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