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大学生下乡当村官 80后新思维助建新农村

来源: 作者:mengzhao…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主讲人、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钱克明这样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钱克明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农村建设”,其“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发展阶段新———工业化中期阶段;二是建设理念新———科学发展观;三是建设方略新———统筹城乡发展;四是建设内容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五是建设目标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是建设机制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念的提出,钱克明认为极具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城市,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矛盾日趋明显,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还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实践基础。钱克明介绍说,新一届领导集体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包括:提出了“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等。这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多年来,基层也进行了生动丰富的探索,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鲜活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此外,其他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