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征程一路歌——平谷大学生“村官”们的故事
抉择到农村去,行吗
2005年3月,平谷区率先尝试采取政府雇员制的办法,公开招聘32名大学生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为农村引进“金凤凰”。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希望留在繁华的城市,这些当上村主任助理的大学生在选择上曾经历了一番“挣扎”。
贾辉记得,同班47个同学中,只有自己一个人选择了农村。回想起当初的择业过程,贾辉感慨颇多。他的家在内蒙古农村,到农村当助理,不是又回到农村了?可贾辉在农学院学的专业是植物保护,在农村能派上用场,去平谷待遇不错,当地也非常重视人才。他和已经同意招聘自己的一家公司做了比较,公司内个个都是大学生,自己有没有比较优势?还是到农村去!贾辉下了决心,签下了到平谷当助理的协议,三年任期。
王志斌,贵州人,赵各庄村主任助理。提起当初的选择,王志斌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中国有九亿农民,不深入农村怎么能了解中国呢?我母亲是公务员,她希望我去基层长些见识。我也看了很多描写知青生活的书,想当一回新时期的‘知青’。”长期的向往和认真思考,让王志斌做出了人生道路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选择,当村官助理。
黄腾宇和畅泽萍是一对情侣。他们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经济管理专业,已经相恋了3年左右。畅泽萍来自山西运城,当大四找工作时,已有一家大连的民间组织愿意接受她和黄腾宇。但两个人的工作地点离得还是有点远。“找工作,我们两个肯定要在一个地方的。”后来听说平谷招聘大学生村官,两个人一起来报名。考试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情侣身份。幸运的是,两个人都考上了。
“虽然待遇并不是最重要的,但肯定是我来这里的原因之一。”不只一个大学生村官说。年薪三万、解决户口、优先录用公务员等北京市以及平谷区为大学生村官助理开出的条件,是吸引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如何能吸引人才呢?
激荡
做大学生“村官”比读书难
大学生助理进了村,村民亲切地称他们“大学生”。不过,村民也有担忧:“大学生来了真不错,不过俺们也老嘀咕,村里还是苦呀,大学生到这儿能呆多久?”
为保证大学生到农村后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平谷区对这些助理们进行培训,管理,指导他们在农村工作的方法,定期组织助理们之间的交流。
做大学生“村官”比读书难,这是大学生普遍的感受。
农村没有周末,这是让大学生们始料不及的。农民没有休假的概念,村委会天天都上班。
自从到了平谷,畅泽萍和黄腾宇就没有好好地一起出去玩过,这对年轻人对逛商场、逛公园都已经陌生。最多的时候就是一起去北京“办事”,比如买种子、送材料。来到农村,黄土地让爱情变得更为实在。
王志斌觉得刚来时最大的问题是比较书生气,有点“水土不服”,常常碰一鼻子灰。有一次他担任村环境治理小组的组长,去说服每户村民疏通自家门前的水沟,保证整条街道的排水通畅。“并不是每户村民都信任我,有人认为光自己家疏通了别人家不疏通的话会吃亏,有两户村民还为此吵了起来。我当时完全不知所措,傻愣愣地看着人家吵,最后只好回去找村党支部书记出面解决。”
更激烈的是观念的碰撞。贾辉遇到的是改变村民的施肥习惯问题。“以前果农种红杏大多使用农家肥,转换后就得用‘微生物菌肥’。”但第一次与果农交流时,他却碰了个钉子。村民们反问:“我们几十年都是这么做的,果实不也长得很好吗?”贾辉不得不找出专业书籍,又从网上下载有关的图片,反复劝说,才让村民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2007年6月13日是全新的一天。就在刚刚结束的村委会选举中,黄腾宇以230多票当选为该村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最年轻、也是学历最高的村委委员。在过去两年里,黄腾宇在大学生“村官”岗位上的工作赢得了全村八成以上村民的认可。“到农村服务农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阵子服务容易,长期服务难;表面服务容易,真正服务难。其实,当我们每时每刻想着老百姓的时候,就已经在为老百姓服务了。这时我们会发现,有许许多多服务老百姓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小事做好了,服务老百姓的大事自然就有了!”黄腾宇深有感触地说。
贾辉已经成为北寨村的姑爷了。支书刘永为自己的这位“助理”做了一次“红娘”,将村里一个姑娘介绍给了贾辉。提起自己的这个大学生“助理”,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掩饰不住自己的喜爱:“这个孩子没选错,小贾和我们事先想的一样,人朴实、忠厚,办事也放心,最关键是他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和理念。”刘永说:“小贾还为村民进行了电脑等知识的培训,我们现在很多上报的材料都是在网上传的。现在他还是我们红杏产销协会的理事,这可是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为我们销售红杏出了不少点子。”
刚入村时,有干部问王志斌,你觉得在农村主要是处理事还是处理人?“现在我想,他是在提醒我,在村里协调好人的关系很重要,只有这样,工作才好开展。”和过去相比,王志斌成熟了许多。
未来
大学生助理何去何从
2006年北京市出台政策,计划用3年时间共聘用8000名大学生“村官”,确保实现“村村有大学生”,力争实现每村有2名大学生。如今,在平谷已经有近300多名大学生“村官”。
许多人都相信大学生村官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在大学生助理身边仍有重重困难,在他们身后也不乏疑惑的目光,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前景仍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三年合同,弹指一挥间。合同到期,那时他们是否又将面临新的选择呢?对大部分“村官”来说,出路不外乎4条:留在基层继续发展、考公务员、考研、重新找工作。
王志斌很踏实,他说政府给我们的政策相当好,3年合同到期后,不管在村里、镇里还是区里,如果有空间可以让我放手做点事的话我愿意留下来。一个村就是一只麻雀,先解剖好这只麻雀,以后才能做大事。当然,也有可能继续深造,毕竟自己的知识太不足了。
谈到今后工作设想,贾辉自信地说:“北寨红杏越来越有名,我感觉在村里挺有干头的,北寨红杏弄好了还真的走向世界了!”当被问到去留问题时想也没想就说:“留下来。我本来就是农村的,我挺适应在农村生活的。你看,我都长胖了!”
“也许我不会一辈子呆在农村,但村官生活对我的人生非常重要。”“尝得草根,百事可作。”不只是一个大学生村官这么说。只要敢闯,就有路可走;只有肯干,才会有辉煌。(照片除署名外由平谷区委宣传部提供)
图三:果各庄村的刘保平建起了法律咨询站。 窦国庆摄
图四:二条街村的王丽娜在北京推销草莓。
图五:村官黄腾宇和镇领导研究工作。
图六:北寨村的贾辉向果农介绍新品种。
窦国庆摄JJ011
图七:雕窝村的王小亮教村民上网。
图八村官王志斌回母校与在校同学交流。
- 海淀“海选”大学生村官 (2007-05-22)
- 大学生村官带“导师”赴任 (2007-06-07)
- 百名村官游走新农村 庆祝奥运倒计时一周年 (2007-08-08)
- 北京大学生村官做好东道主 付诸行动服务奥运 (2007-08-13)
- 北京市平谷区选拔培养大学生村官制度化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