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现实中绽放理想之花

来源: 作者:张静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北京,从2006年就已开始大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2006年和2007年共选聘5041名高校毕业生到京郊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2008年的选聘工作也即将结束,界时,北京市将实现每村有两名大学生的目标。

  大学生“村官”,一个充满朝气和理想主义的群体,这样一个群体的生活状态怎样呢?日前,记者在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门口见到了女大学生“村官”王金凤。骑着自行车的她,刚刚从自己所服务的北臧村镇天宫院村回来。王金凤2007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现在是北臧村镇天宫院村村主任助理。

  选择:在磨砺中收获

  王金凤家在北京怀柔,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带着北京人的豪爽和农村人的质朴。“家里的条件并不是很好,辛辛苦苦供养我上完大学,很希望我能大学毕业以后跳出‘农门’,去城市里发展。之所以选择来这里,最重要的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身上还有很多不足,在这里待三年可以从这份难得的经历中积累宝贵的人生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对以后的发展和成长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当然,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也是吸引她的一大因素。北京大学生“村官”统一的工资待遇是第一年2000元/月,第二年是2500元/月,第三年3000元/月 。除了这些最基本的待遇,所有的“村官”都解决住宿,某些区县还解决伙食问题,在逢年过节,还有一些礼品。这些附加的福利待遇合计起来,大学生“村官”的生活水平高于在城区月工资3000至4000元的人群。

  能当上“村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金凤回忆起自己当初参加“村官”选拔的过程时说,“ 大学生‘村官’的要求真的很高,‘村官’的选拔如同大型的公司一样,程序非常严格,竞争非常激烈。要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才能成为准‘村官’,之后还要经过 3个月的试用期,合格了才算正式成为‘村官’。”

  生活:忙碌并快乐着

  2007年7月 ,王金凤来到了大兴区北臧村镇天宫院村,这里给她的第一感受是:偏、远、荒凉。北臧村镇安排一起来的大学生村官住在镇里,并专门腾出镇政府的一间办公室作为她们的宿舍。宿舍里配备有床、桌子、布衣柜、宽带接口。以后的三年时间里,这就是她们的“家”了。

  女“村官”们刚走出校门,宿舍里也带着大学女生宿舍的气息,漂亮的小饰品给单调的白墙增添了许多生活的气息,琳琅满目的化妆品、保养品让人感受到这些漂亮的80后女生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王金凤对自己的这个“家”很满意。“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好。镇政府里有食堂,价廉物美,每顿饭2块钱,有荤有素,搭配合理,不比我大学里的食堂差。夏天到时,镇里还专门送来几箱大兴西瓜。”说完,王金凤开心地笑了。

  其实,王金凤每天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她所在的天宫院村整体人口数和村庄面积相当于5个自然村那么大,每当遇到整理村民档案这样的工作时,她的工作量都是别人的几倍。一起来的大学生“村官”们都觉得她的工作是最辛苦的,所以在镇里组织本届“村官”民主投票选举优秀“村官”时,她毫无悬念的被大家选为优秀“村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