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农民致富 大学生村官庄稼地里收获梦想

来源: 作者:mengzhao…
自3年前北京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大批大学毕业生在京郊农村表现出色。这里讲述的就是两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胡一萍:小山村念起“葫芦经”

  2006年7月,胡一萍从北京农学院国贸系毕业,成为京郊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的村支部书记助理。

  西山沟村距离北京市区有100多公里,地处延庆县东部山区,是个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山村。刚到村里,胡一萍就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村里有400多年种植葫芦的历史,户户掌握葫芦种植技术,家家庭院种满了葫芦,人人都有一手旋葫芦条的绝活。

  但是,种了几百年葫芦的村民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普通的蔬菜,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根本没有发现这里面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于是,胡一萍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想法:何不把村里的葫芦种植确立为龙头产业,把葫芦做成一张“绿色名片”?

  她找到村支两委干部,向他们提出了这个想法。最初,村干部存在顾虑,担心葫芦卖不出去。胡一萍不死心,又找到镇里领导,终于得到支持。镇里还帮她与村干部沟通,打消他们的疑虑。

  最后,村里决定,每种植一棵葫芦给予1元钱的补贴,鼓励村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空闲地、街道两侧种植葫芦,扩大种植规模,还在村中的主街道架起一条长350米、贯通东西的葫芦长廊。18000株葫芦扮靓了这个只有107户人家的小山村。

  为了打开葫芦的销路,必须扩大宣传,胡一萍盯上了中央电视台7套的《每日农经》栏目。她把资料发过去后,没想到很快有了回音,节目组同意为他们村的葫芦制作一期节目。不久,《每日农经》播出了一期名为“中国农产品挑战吉尼斯---西山沟葫芦大比拼”的节目,比一比谁家的葫芦大,并现场举行了旋葫芦条大赛。

  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游客打电话咨询、订购葫芦条干菜产品,葫芦条的价格也由原来的每斤10元提高到25元。从此,西山沟村念起了“葫芦经”,村民们也亲切地称胡一萍为“葫芦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