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村官 在农村的大舞台中闪亮

来源: 作者:王健
    日前,顺义区李桥镇第三批大学生村官已经全部培训完毕并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为期3年的村官助理工作伴随着奥运会的到来,他们也紧张的进入了工作状态。从此,又一批文化水平高、先进知识丰富的高学历人才扎根在新农村建设当中。

  李桥镇自2006年迎来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以来,他们在农村基层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先进文化知识和掌握的专业特长,用开阔的思维为新农村建设箴言纳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庄村村官吴丛亚,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在新农村建设开始时期,他主动联系北京科技大学的基层党支部,和吴庄村结成了“红色1+1”党支部共建对子。北京科技大学的基层党支部在农民种植大白菜、西瓜等蔬菜水果和销售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科学建议和技术指导,同时赠送了科普图书,不定期进行电脑培训,普及法律、食品、健康方面的知识,架起了高校与农村的桥梁。庄子营村单丽娜,自从担当起书记助理,开阔村干部们的思维,不断引入先进的思想,让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不论年龄大小都学会了计算机网上办公和网上查阅资料,还多次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村集体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奥运期间,她更主动担当起奥运小教员,为奥运治安志愿者们培训文明礼仪、奥运常识、接待用语等知识;同时,还多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本村村民已经充分认可了这名“小助理”,每逢提起她,人人都说“好”!

  沿河村的赵金良,更是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同时,他的《调整心态,成功属于你》、《谱华美乐章,奏时代旋律》、《实践农村,无愧选择》、《李桥镇沿河村新农村建设“五个一》等多篇文章被《农民日报》、《大学生村官》、中国广播网等报刊、杂志等媒体竞相刊登。2008年,他更是幸运的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作为顺义区唯一一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

  奥运即将拉开帷幕,各方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在本镇奥运外宾接待工作中,莱蓉、孙璇等人更是主动担当起英语、德语的翻译工作,她们说:“在外读书多年,现在能回家乡工作,回报家乡感觉真好,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

  农村虽然比不上跨国公司,没有优越的办公环境和丰厚的待遇,更不能称之为白领,但是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给了他们一个宽广的舞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在这里,他们把理论联系实践;在这里,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精彩人生;在这里,他们利用这个特殊的舞台,闪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