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大学生“村官”成“种菜先锋”

来源: 作者:佚名
    通州区漷县镇的大学生“村官”,眼下在村民中有了新称呼:“种菜先锋”。原来,这个镇在西黄垡村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镇党委提供项目资金,西黄垡村“无公害生产基地”提供温室大棚及相应配套设施,由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大学生“村官”负责品种引进、种植和销售工作。

  20日,笔者来到该“示范基地”。大学生“村官”们正在大棚里精心照顾自己负责的蔬菜。“用南瓜根嫁接出的黄瓜有抗病、丰产、耐低温的特性,这个大棚第一茬就增收7000多元。”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西黄垡村大学生“村官”熊志辉,在基地种菜的过程中,经常回母校请教老师,并多次前往小汤山等蔬菜基地参观学习。

  在基地的另一边,草厂村大学生“村官”陈学娟正细心照料着新引进的宝塔花菜。“宝塔花菜营养丰富,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一棚大约能产2500公斤左右,目前市价14元一公斤,春节前能涨到20元一公斤。”说到自己种植的新品种花菜,平日腼腆寡言的陈学娟如数家珍。

  还有的大学生“村官”在种菜之余,盘算着为示范基地做个网站,将蔬菜品种和价格等信息全部发布到网上,以此吸引更多的蔬菜批发商,打出基地的蔬菜品牌。

  漷县镇副镇长张焕启说,近年来,镇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形成了以草厂村蔬菜生产基地为龙头的设施农业产业带,现有设施蔬菜面积9600亩,给农民带来了切实收益,但仍有不少农民采取观望态度。为此,镇里特别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示范基地”,由农业大学毕业的村助理利用母校资源优势,引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新品种蔬菜,并每季度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的教授到基地入棚进行指导。其他“村官”根据自身能力,进行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农民不但因为看到实际效益,提高了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得到在实践中成为“蔬菜种植专家”的大学生“村官”们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