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段文银的“农家书屋”情缘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魏明俊

 段文银向村民介绍“农家书屋”新到的新书。本网记者 黄慧摄

    驱车来到京郊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采访,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村委会办公楼,透过一楼的玻璃窗,我们看到图书室内五套书架摆放有序,各种图书分类整齐。在几把椅子和一个长方形的阅览桌旁,几位年轻人正在津津有味的阅读者自己喜欢的图书。

    尽管这个图书室只有60多平米,但它却是村里小朋友们课外阅读的乐园,青壮年们寻求致富门路的平台,老年朋友学习自我保健知识的去处,更是小说迷、武侠迷们的消遣天堂。其实,说起北沟村图书室的来历,还得从北沟村第一任大学生村官段文银谈起。2006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段文银,怀揣梦想,来到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学毕业选择到农村,小段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那就是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帮助乡亲们提高文化素养和致富本领做出自己的努力。实践证明,5年来,段文银就是凭着这种信念走到今天的。

图书管理拉近了他与村民的距离

    来到村里不多长,段文银发现,村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虽然大家在劳动之余常常聚集在一起说说笑笑,可无非是男人玩麻将、女人扯闲篇,小孩在街上追逐打闹。面对这种情况,小段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奈之下他把眼光落在了原来村里广播室一角的书柜上。小段清楚记得:那是一个陈旧的书柜,乱七八糟地塞满了几年来上级部门赠送的图书以及村里订阅的报纸,再看看书面,上面布满了灰尘,村里的广播员说,那些书在那里呆了好长时间了,一直无人问津,后来有什么新的书就往里塞,都快放不下了。在别人眼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书籍,却在小段的心里产生了许多联想。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在广播室里建一个图书角,服务村里的群众。

    说干就干,在接下来的5天里,小段把自己关在广播室里,将书柜修补好,把每本书籍都收拾干净,又将一些废弃的报纸、期刊整理出来,分门别类的摆放好。终于使这些沉睡了几年的1000余册图书“重建天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原来喜欢找段文银聊天的同龄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看到广播室里码放整洁的图书,立马来了兴趣,你一本,我一本地翻阅起来,有的还把书带回家看。慢慢地这事就在村里传开了,一来二去,村里借书的人日渐多了起来。由此,也让小段这个图书管理员看到了村里的希望。为了规范管理,小段还找了一个笔记本把谁借书了、借了什么书、借多长时间等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人越来越多,广播室也越发显得窄小,小段又发起愁来。

    恰在这时,村里开始了办公楼建设,办公楼建好后,村里原计划在一楼门厅开个乡村超市,方便村民购物。小段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找到村干部极力建议将超市改为图书室,为村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村干部考虑再三,觉得小段说的在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2007年9月1日,北沟村新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这天最开心的是小段,因为他拥有了两个办公室,一个是他和干部们的集中办公室,另一个就是图书室,从此,小段当仁不让地担任起了北沟村的图书室管理员。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图书室一变大,1000多册图书放在里边空荡荡的,根本满足不了村民阅读需求,而原来那些破旧的书柜在崭新的图书室里也显得不协调。就在这时,等待小段是一件令他心奋不已的好事:同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发起的万村书库工程给了怀柔区渤海镇一些名额,上级部门了解了北沟村的情况之后,为村里送来了3000余册崭新图书和5个书架,一下子解决了图书室内的所有问题。

    面对这些宝贝书籍,小段爱不释手。接下来他将所有的图书登记备案,并先后制定了《北沟村图书室借阅制度》、《阅览室注意事项》等规章制度,又设计了图书借阅记录表,把图书室正规地管了起来。针对村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小段还对书刊进行了专门的阅读范围分类,将学习辅导刊物、文学小说等书介绍给村里上学的孩子,将致富经、实用技术等书籍介绍给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将疾病防控、保健养生的书籍介绍给村里的老年人,有意识地引导村民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受到了村民的欢迎。为了了解村民的需求,每当来人借书时,小段总是走上前去主动搭腔,征求村民对图书种类的需求。闲暇时,小段还会走进村民的家里,在与村民拉家常的同时,侧面了解村民对图书室的要求。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段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拉进了他与村民的距离。

读书活动促进了北沟村庄和谐

    担任图书管理员一段时间之后,段文银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前来图书室借阅书刊的是一些相对固定的人群,小段知道,光凭少数读者提升文化素质,要转变村风民风如同杯水车薪。怎样才能扩大读书的影响,为和谐村庄建设助一臂之力呢?2008年年底,结合村里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小段组织读者开展了“背诵弟子规”和“法制宣传”等活动。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很快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由此也吸引了大批新读者成为图书室里的常客。

    不仅如此,段文银还结合读书活动,带动大家开展其他文体活动。看到村里有一个篮球场,他就向村里建议组建篮球队,每当晚饭过后,他就和村里的小伙们,聚集在篮球场,打打比赛。他还自己出钱购买了足球、羽毛球等,带领村里喜爱运动的孩子,丰富一下孩子的课余生活。2007年底,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段文银还组织了北沟村历史上的第一届农民运动会。文体活动的开展让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慢慢地使村民远离了麻将桌,远离了赌博。

    照顾了孩子和年轻人,不识字的老年人怎么办?于是,小段又采取变通的方式,每当有不识字的老人光顾村里的图书室时,他就在征求老人需求的基础上,给老人们读一些诸如保健方面的书籍。与此同时,他还根据老人们的需求,将一些老人们普遍关心的惠民政策,养生之道通过广播形式,传递到老人们的耳中。

    潜移默化的系列读书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促进了村庄和谐。村里一位妇女,因当年分家时觉得公爹偏袒小儿子而对公爹产生不满,虽说与公爹同住一院,但10多年也没和公爹说过一句话,参加了读书活动之后,特别是学习了《弟子规》以后,这位妇女深感内疚,不仅主动问候老人,而且还经常给老人烧炕,并把做好的美餐送给老人享用。其实,通过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村里的变化远远不仅如此。北沟村因山场面积较大、经济林较多,每年开春时村里都要集中解决好多的地树边界纠纷,说实话,这也是令干部们非常头疼的一件事,解决不好,极容易矛盾激化,甚至出现越级上访,影响到村里的和谐稳定。自从村里开展了读书活动之后,村民之间开始懂得了互相谦让,纠纷也逐年减少。2009年和2010年村里连续两年实现零纠纷目标,为此,村里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等单位联合授予“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村里因集体工程涉及到征占个人地树时,村民们也表现得大度、理解和支持,没有出现因索赔漫天要价而影响施工的情况。

书中知识提升了他的创业理念

    2009年7月,段文银三年村官任期将满,面对的是回城找工作还是继续留在村里创业的双向抉择,经过一番思索,段文银选择了后者。通过“图书室”的牵线和与村民3年的相处,段文银不仅与村民们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获得了干部们的信任。村里通过开会研究,决定由集体出资,建立一个名为“北京北旮旯乡情驿站”的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而这创业的重任恰恰落在了段文银的肩上。从规划到建设,从购物到开业,短短半年时间里,本来就瘦小的他,一下子掉了8斤肉。但当开业的礼炮响彻天空那一刻,他还是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由于有了图书管理的经验以及读书活动的效果,因此公司的主体“北旮旯”餐厅在设计上无不透露着鲜活的文化气息,餐厅古色古香,装饰一律采用慕田峪长城的照片和怀柔书协成员们的书法作品。在管理方面,段文银也十分注重公司文化方面的建设,公司正式开业之前,他亲自制定培训方案和挑选教材,所有员工都要参加一个月的封闭式岗前培训。同时要求大家要熟知《弟子规》内容,懂得现代礼仪,每天上班前会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讲一个笑话,或者说一个传统小故事。在客源方面,段文银充分发挥北沟村和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将北沟村在环境治理、民主管理、信息化建设、传统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与当今市场需求有机对接,并为游客提供免费会议室、文体设施及学习调研场地及素材。通过登山观长城、采摘草莓、烧烤晚会等活动,为游客打造郊游娱乐的平台。特别是通过打出吃绿色农家菜“三餐一宿100元”的口号,为游客提供了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

    如今,“北旮旯乡情驿栈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已运营一年半时间,公司共为村民提供了18个就业岗位,先后接待客人5万人次,创营业总收入200余万元,上缴利税6万元,创造利润30余万元。“北旮旯”乡情驿栈也因干净整洁,饭菜爽口,价位适宜受到中央和市区多家媒体的追棒,成为京郊小有名气的农家院。

    谈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段文银总是认为和自己的图书室分不开,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图书室,才让他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在带领大家开展读书活动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和提升。采访结束时,小段告诉我们:下一个目标他要将“北旮旯”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在餐饮之中加入一些长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京郊民俗文化以及国际文化元素,进而丰富经营内容,努力把“北旮旯”做大做强。

    今天的段文银虽然当了“北旮旯”餐饮有限公司的经理,但他依然舍不得图书室。只要有空,他还会去图书室看看,帮帮忙。用他的话说,自己已和这个图书室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讯员 魏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