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农民 北京平谷,这样建设新农村
选准突破点:发展农户民俗旅游
平谷农村山环水抱,景色优美。可是,美景毕竟不当饭,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这里的农民一直不富。
2003年,秦刚就任平谷区委书记,和大家一起研究怎样才能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反复探讨,逐渐形成一个思路:发展农户民俗旅游,实现就地非农就业模式,摆脱山区的落后局面。
思路有了,钱从哪儿来?
区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以政府信用担保贷款。有人担心,平谷帮农民建新房会不会遭批评?还有人担心农民还不了钱,或者不肯还钱。区委主要领导胸有成竹:我们帮助农民建设的住房不光是生活资料,更主要的是生产资料,并不是单纯的建新房;至于还钱的问题,只要农户民俗旅游搞起来,只要我们真心帮助农民致富,农民兄弟就不会赖账。
钱有了,区里选定玻璃台、将军关等四个山村作为建设新农村新民居的试点村。区里不强迫农户一律拆旧建新,而是按照自觉自愿和自然淘汰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陆续建设新型民居。
一座座新型民居,在昔日落后的山村拔地而起。太阳能、地板取暖、新型墙体保温,外观漂亮、宽敞实用的新型民居与美丽的山水融为一体,构成了旅游型山村的独特画廊。
联通信息路:推广农村低成本网络化
接待条件有了,新的问题也来了:怎样才能招徕游客?平谷区再出新思路:为农民建设网络,让他们从网上招徕游客。
为此,平谷探索了一条农村低成本信息化途径:借助有线电视网的光纤向农村传输网络信息,这样就无需另建传输系统,省去一大笔开支;然后,自主研发了拥有专利的无线上网终端,挂在村里的大电线杆上,全村用户可以共享一个终端,每年每户只需交费60元;农民买不起电脑,就采取“政府补一点、商家让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的办法,鼓励农民购买电脑,实在不行也可以利用电视加机顶盒上网,一个机顶盒只需400元。符合农村实际的“借助光缆到村——集体无线入户——每年60元上网”的农村低成本网络化新模式就这样形成了。目前,平谷的低成本网络已覆盖了100多个行政村,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这种便捷而廉价的方式搜集市场信息、学习农科知识。
从事民俗旅游的村庄在区里的帮助下都建起了村级网站,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开展网上订餐、订房服务。将军关和玻璃台借助网络开展特色旅游,去年“十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7895人次,收入19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户户开旅馆、个个当老板”的目标。富裕起来的农民,还款的自觉性很高,现在还款率已达77.3%。
培养新农民:造就新农村建设主力军
网络的普及,使平谷农民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素质提高了。唐庄子村70多岁的唐老汉深有感触地说:“这个东西真是方便,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天下大事,现在都离不开这个东西了,天天都要上上网。”
平谷区在低成本网络化的基础上,又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建立平谷区农村综合信息网,发布介绍致富经验、市场信息和现代农业知识。二是向16个乡镇派出信息员,协助乡镇做好信息化工作。
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干部素质偏低的问题,2004年底平谷区在全市最早提出了具有创意的大举措:采取政府雇员制的办法,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目前,已为150个村配备了170名大学生村官,占行政村的55%。这一做法既提升农村干部素质,又开辟了大学生就业的新门路和基层锻炼的新渠道,平谷区因此获得“北京市组织工作创新奖特等奖”。
此外,利用冬闲实施农村干部“千人素质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迄今已有14万人次接受了培训,178名农民接受了大专学历教育,400多名农民参加了中专课程学习,5000多名农民取得绿色证书。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起来的新农民,正在成为平谷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 新党员培训 (2007-07-21)
- 北房镇纪念建党活动之大周各庄村党员活动 (2007-07-21)
- 北房镇村民文化活动热情高 (2007-07-28)
- 欢声笑语院中传 新老村官共联欢 (2007-07-28)
- 携手新农村 微笑迎奥运—西台下村与华北电力大学携手共建新农村座谈会 (200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