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七条政策为大学生村官解后忧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老杉
     4月15日《京郊日报》刊登一篇“卸任大学生‘村官’有七条出路”的消息。文中提到,按市里出台的政策,卸任大学生“村官”将来会有定向公务员、事业编制录用,到期后“村官”续聘,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等七条出路,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怀,也解决了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北京市从2006年开始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村主任助理和村支书助理的工作,到今年为止,全市已有大学生“村官”8000多名,基本上实现了一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而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将在今年结束三年任期,他们的出路问题,将影响其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也对这项政策能否长期坚持下去产生很大影响。据笔者了解,京郊大学生“村官”大多数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正确的认识,无论来自本市还是外地,他们基本上能够摆正心态,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

  但是,勿庸讳言,大学生“村官”中也有一些人,当初下农村的目的就是“曲线救国”——弄个北京户口,所以一天到晚无所事事;还有的人,自觉到农村后虚度光阴,每天怨声不断。现在,市政府明确大学生“村官”今后的出路,是对三年中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当地农民排忧解难的大学生“村官”的一种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今天的付出,将来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而对那些还处于迷茫之中的人也是一种教育,告诉他们不要虚度年华,从而使他们振作起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市政府七条政策的出台是及时正确的,但在具体落实当中还要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用公平、公正的方法,让那些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真正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