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侧记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平组
2009年6月30日起,在北京市昌平区首批劳动合同期满的159名大学生“村官”中,有152人陆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再就业率达到96%,比北京市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92%的就业率高出4个百分点,比2009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89.3%的就业率(截至2009年7月底)高出近7个百分点。这几个百分点,饱含了昌平区对这支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拳拳爱才之心和殷殷期望之情。
育才:试玉要烧三日满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具备新知识、新理念,但不了解农村基层情况,缺乏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实际应用水平偏弱。为了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昌平区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扶持他们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逐步向实用型人才转变。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昌平区坚持党管人才、分级管理、育用并举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昌平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管理办法》和试用期、年度、合同期满等各类考核办法,规范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待遇、培训等相关内容。
逐步完善立体式培训格局。一是坚持岗前集中培训,使其初步了解昌平区情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委会职能、矛盾调解等农村政策和工作方法;二是探索开展镇、村两级适应性培训,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当地环境;三是普遍推行借调轮训,逐步掌握所在镇、街道的全面情况,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积极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司法、统计、商务等职能部门适时开展法律、农业普查和商务信息等专业培训,拓展职责范围,夯实业务基础;五是长期开展帮带培训,由镇、街道明确专人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不断传授工作技巧和处事方法。
努力营造成长环境。一是关注思想,夯实工作基础。区、镇、村相关人员长期坚持与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向他们讲解有关政策、区情镇情及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和特点,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关爱生活,鼓励扎根基层。突出人性化服务,通过统一配备自行车、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等方式妥善安排食宿。三是关心成长,创新组织管理模式。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实际,小汤山、沙河、南邵等镇先后成立大学生“村官”党支部,通过定期组织党课学习,深入开展民主生活会和各种活动,逐步完善组织生活,为大学生“村官”政治上的成长进步提供了组织保障。
用才:小荷才露尖尖角
三年来,大学生“村官”经过在农村的摔打和磨炼,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发挥作用日益突出,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区委、区政府以大学生“村官”队伍为助推器,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社会效应逐渐显现。
观念新、头脑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大学生“村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理念运用到发展经济上,带领群众种植高科技含量作物、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了全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流村镇的欧阳东亮引领村民开发食用菌种植,并建立了“老峪沟村网站”,利用网络进行推广和营销,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宽销路,被村民称为食用菌种植“小专家”;长陵镇的罗杰利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主动为村办企业制定格式合同、规范合同条款,某村将一个标的额为500万元的合同检验工作交给了罗杰,他发现了原合同中的漏洞并修正,使该村避免了数十万元的损失;草莓产业是昌平区“一花三果”(百合花、苹果、草莓、柿子)主导产业之一,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昌平区组团赴西班牙进行草莓研修培训,专门选派8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兴寿镇的张宇学成归国后在推广草莓种植技术、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以草莓为项目在昌平区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中摘得银奖,成为名副其实的“草莓村官”。
兴趣广、干劲足,成为农村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普法、科技兴农、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构建和谐乡村的进程。北七家镇的刘烨发挥法学专业优势,不但规范了本村的相关合同、主动调解各类纠纷,还指导中学生筹备模拟法庭,深受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此外,大学生“村官”们有的成为村里的文艺骨干,带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的创办“村报”,增加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扩大了农村群众视野;还有的为农村干部群众培训,普及计算机、英语等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全区304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站点均吸收了大学生“村官”,使他们逐步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兴骨干力量。
素质高、能力强,成为农村干部队伍的“蓄水池”。首批159名大学生“村官”在到村任职时共有57名中共党员及预备党员,在合同期满时已经发展壮大为121人。在全区大学生“村官”中,先后有14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1人当选出席市妇代会代表,2人当选出席镇党代会代表,1人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当选村委会委员。
成才:春色满园关不住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3年后,他们有着直观认识国情、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农村工作阅历较为丰富的特点。为构筑首都人才新高地,用好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人才资源,昌平区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千方百计地促进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
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为了向各级部门输送更多具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才,昌平区及时梳理本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空额情况,先后拿出87个公务员职位和52个事业单位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其中,专门公布了13个公务员职位面向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在村任职期间为村里做出较大贡献的大学生“村官”罗杰和刘烨,经过公开招考,分别被中纪委和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录用。在全市统一组织的选聘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中,昌平区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特点,共计公布50个名额面向全市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招聘,促进他们在基层持续发挥作用。
充分挖掘属地资源。一是向重点行业推荐。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推荐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继续深化银政合作领域;同时,经与区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兴昌高科、铭嘉房地产、华都酒业等区属国有企业提供了23个就业岗位,为区属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二是发挥镇、街道资源优势。动员各镇、街道通过座谈联谊、重点走访等方式,向辖区内相关单位推荐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根据双方意愿,镇、街道相关部门可继续聘用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一定期限,对他们持续观察和培养。三是发挥人才市场职能。收集学历、专业、各类资格、资质等信息,建立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数据库,通过网站向用人单位公布;利用会议、刊物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和竞争心态;组织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参加市级专场招聘会和本区定期人才招聘会,促进他们通过双向选择实现自主择业。(通讯员 平 组)
育才:试玉要烧三日满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具备新知识、新理念,但不了解农村基层情况,缺乏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实际应用水平偏弱。为了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昌平区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扶持他们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逐步向实用型人才转变。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昌平区坚持党管人才、分级管理、育用并举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昌平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管理办法》和试用期、年度、合同期满等各类考核办法,规范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待遇、培训等相关内容。
逐步完善立体式培训格局。一是坚持岗前集中培训,使其初步了解昌平区情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委会职能、矛盾调解等农村政策和工作方法;二是探索开展镇、村两级适应性培训,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当地环境;三是普遍推行借调轮训,逐步掌握所在镇、街道的全面情况,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积极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司法、统计、商务等职能部门适时开展法律、农业普查和商务信息等专业培训,拓展职责范围,夯实业务基础;五是长期开展帮带培训,由镇、街道明确专人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不断传授工作技巧和处事方法。
努力营造成长环境。一是关注思想,夯实工作基础。区、镇、村相关人员长期坚持与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向他们讲解有关政策、区情镇情及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和特点,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关爱生活,鼓励扎根基层。突出人性化服务,通过统一配备自行车、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等方式妥善安排食宿。三是关心成长,创新组织管理模式。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实际,小汤山、沙河、南邵等镇先后成立大学生“村官”党支部,通过定期组织党课学习,深入开展民主生活会和各种活动,逐步完善组织生活,为大学生“村官”政治上的成长进步提供了组织保障。
用才:小荷才露尖尖角
三年来,大学生“村官”经过在农村的摔打和磨炼,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发挥作用日益突出,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区委、区政府以大学生“村官”队伍为助推器,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社会效应逐渐显现。
观念新、头脑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大学生“村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理念运用到发展经济上,带领群众种植高科技含量作物、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了全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流村镇的欧阳东亮引领村民开发食用菌种植,并建立了“老峪沟村网站”,利用网络进行推广和营销,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宽销路,被村民称为食用菌种植“小专家”;长陵镇的罗杰利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主动为村办企业制定格式合同、规范合同条款,某村将一个标的额为500万元的合同检验工作交给了罗杰,他发现了原合同中的漏洞并修正,使该村避免了数十万元的损失;草莓产业是昌平区“一花三果”(百合花、苹果、草莓、柿子)主导产业之一,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昌平区组团赴西班牙进行草莓研修培训,专门选派8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兴寿镇的张宇学成归国后在推广草莓种植技术、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以草莓为项目在昌平区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中摘得银奖,成为名副其实的“草莓村官”。
兴趣广、干劲足,成为农村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普法、科技兴农、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构建和谐乡村的进程。北七家镇的刘烨发挥法学专业优势,不但规范了本村的相关合同、主动调解各类纠纷,还指导中学生筹备模拟法庭,深受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此外,大学生“村官”们有的成为村里的文艺骨干,带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的创办“村报”,增加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扩大了农村群众视野;还有的为农村干部群众培训,普及计算机、英语等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全区304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站点均吸收了大学生“村官”,使他们逐步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兴骨干力量。
素质高、能力强,成为农村干部队伍的“蓄水池”。首批159名大学生“村官”在到村任职时共有57名中共党员及预备党员,在合同期满时已经发展壮大为121人。在全区大学生“村官”中,先后有14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1人当选出席市妇代会代表,2人当选出席镇党代会代表,1人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当选村委会委员。
成才:春色满园关不住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3年后,他们有着直观认识国情、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农村工作阅历较为丰富的特点。为构筑首都人才新高地,用好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人才资源,昌平区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千方百计地促进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
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为了向各级部门输送更多具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才,昌平区及时梳理本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空额情况,先后拿出87个公务员职位和52个事业单位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其中,专门公布了13个公务员职位面向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在村任职期间为村里做出较大贡献的大学生“村官”罗杰和刘烨,经过公开招考,分别被中纪委和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录用。在全市统一组织的选聘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中,昌平区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特点,共计公布50个名额面向全市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招聘,促进他们在基层持续发挥作用。
充分挖掘属地资源。一是向重点行业推荐。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推荐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继续深化银政合作领域;同时,经与区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兴昌高科、铭嘉房地产、华都酒业等区属国有企业提供了23个就业岗位,为区属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二是发挥镇、街道资源优势。动员各镇、街道通过座谈联谊、重点走访等方式,向辖区内相关单位推荐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根据双方意愿,镇、街道相关部门可继续聘用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一定期限,对他们持续观察和培养。三是发挥人才市场职能。收集学历、专业、各类资格、资质等信息,建立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数据库,通过网站向用人单位公布;利用会议、刊物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和竞争心态;组织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参加市级专场招聘会和本区定期人才招聘会,促进他们通过双向选择实现自主择业。(通讯员 平 组)
延伸阅读:
- 新党员培训 (2007-07-21)
- 北房镇纪念建党活动之大周各庄村党员活动 (2007-07-21)
- 北房镇村民文化活动热情高 (2007-07-28)
- 欢声笑语院中传 新老村官共联欢 (2007-07-28)
- 携手新农村 微笑迎奥运—西台下村与华北电力大学携手共建新农村座谈会 (2007-07-31)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