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村官郭亚栋:“规矩” 中的“隐性情怀”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
  每天早上八点半,村委会两委已全部上岗,楼道上也已洁净明亮。农村工作便在这样规规矩矩的早上开始,每天望着整洁楼道,不自觉的便会给自己加以效率推动器。点滴细节中无不彰显“规矩”的魅力,而这样的规矩也许渐渐在我们身边缺失,却值得我们坚守。
 
  这种“规矩”像一个自己给自己制作的一道透明屏障,屏障外的人看不到,而屏障中的人在屏障内贴上自己的坚守的那些规矩,或每个早上固定起床上班的时钟,或不论紧慢总要守着绿灯是否亮了,亦或除非生病就医便没有任何理由不出现在办公桌前。也许有人说,自由的灵魂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可在法学家的观念里所有的自由便是由不自由守护而来升华而来,这些不自由的“规矩”让我们每天的工作有迹可循,让我们成为城市建设的脊梁,让每一名建设参与者有了自己的归处。
 
  从前,我认为我是一个自由的人,没有太多的束缚自己,可停顿在城市街心,望着川流不息、毫无章法的行人穿越,总想着记忆里的过去有多美好、想象中的未来有多美好,这些可能都只不过是一场幻觉。过去未必值得悼念,未来也不准就值得憧憬。与生俱来的,我们对时光满怀的情感,也许只是缘于对自身韶光易逝的悲悯。而唯有当“规矩”成为每个人实践自我的指导与方向,城市也许才会整齐无错,街上的每个人成为对方的温柔的陌生人。
 
  有时候,我们爱纵横古今,拿历史成因说事儿。
 
  有时候,我们爱深谋远虑,拿发展阶段说事儿。
 
  想着过去、想着将来,并没有让我们更客观的看懂当下,也没有让我们发出有道理辩得清的情怀,我想,所有的道理也许并非都是道理,也许,只是简简单单的“规矩”问题,从来没有复杂到需要专家博士去解密解锁。
 
  同时,我猜想“规矩”就在过去,但又不必回头去找;“规矩”也不在将来,不能躺着等待,因为它从来都贯穿在人类灵魂的发展史。“规矩”就是今天的简简单单的方式方法,就是今天的智乱博弈;“规矩”就是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不争斗也不需妥协,因为在争斗与妥协的过程中,不甚理想同时无任何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规矩”,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没人能自始至终的主导它。一方强势的一时,规矩仿佛是能自己说了算,终究还是会在这方弱势之后崩塌。也正是因为谁都不能做主,这个世界才显得充满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