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牵肠挂肚三大事 加快推进农村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佚名
农村改革发展目标

  着眼于“加快”,致力于“率先”。到201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达到2800亿元,在2007年基础上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500元增加到6000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由30.6%提高到60%,赶上全国总体进度;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构建起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农业农村建设投入、城乡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等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得到优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集约经营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解决1343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等。

    25—26日,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会议提出,全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统筹城乡试验,加快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的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开创重庆发展新局面。

  市委书记薄熙来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做工作报告。市长王鸿举、市委副书记张轩分别主持开、闭幕大会,王鸿举做工作部署。副市长马正其对提交大会审议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作说明。

  第二个直辖十年开局良好

  薄熙来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他说,市委三届二次全委会以来,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的决策和要求,围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务实工作,积极进取,直辖第二个十年开局良好。

  市委重点抓了12项工作。召开“两会”,大家一致反映,作了一个好报告,选了一个好班子,定了一套好思路,有了干事创业的好氛围,为重庆新一个10年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扩大开放,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确立了建设中国内陆开放高地的奋斗目标,通过“三把尺子”衡量重庆发展,到沿海发达省市学习取经,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十大经贸活动,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部市合作,与中央部委和单位签定34个合作协议;关注民生,1000万平方米的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启动,原住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广大市民普遍拥护。万人大下访、低保提标、解决出租车问题等,有效化解矛盾、改善了民生;振兴“两翼”,支持区县加快发展,圆满完成四期移民,市政府给主城外的31个区县各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提升和改善区县城的城市功能;抗震救灾,一手抓自救、一手抓援川,收治伤员、开设“粥棚”、建活动板房;对口支援崇州,充分体现了“巴山蜀水、手足情深”;抓发展,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市委多次重点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市政府及时出台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抓稳定,搞好奥运火炬传递,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抓队伍,加强培训交流,提高用人公信度,强化基层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抓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全面实施“森林重庆”,争取到国家对森林建设的投资,市级财政投入相当于直辖十年的总和。11月正式启动了“畅通重庆”建设;凝心聚力,各方共谋发展。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尊重并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

  三件大事牵肠挂肚,直接关系我市农村发展

  薄熙来说,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央召开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农村改革发展,再次表明农村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农村面积占99%,农村人口超过70%。“三农”工作为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薄熙来说,我们这次市委全会的主题是农村改革,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三农”问题直接关系我市发展的根本战略,特别是城乡统筹、“两翼”振兴、库区的安稳致富这三件大事,对历届市委、政府都是重中之重,都是令人牵肠挂肚的大事,也是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如果5—10年后,“两翼”改变不大,我市经济的大格局将进一步失衡;如果不能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库区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就难以实现。这三件大事的解决,都要依仗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薄熙来说,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继30年前“大包干”之后,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只有好好学习和领会,才能用好新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是学习贯彻中央农村改革决定的具体成果,也是一次全面部署,操作性强,各区县、各单位要进一步抓好落实。

  抓好土地和林权改革,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薄熙来说,深化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在土地和林权改革上重点突破,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促进发展。

  他说,中央关于土地承包“长久不变”的实质,就是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要尽快搞好土地颁证确权,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要加快建立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多种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发展现代农业。他特别强调,要严格执行中央的“三个不得”,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行全市范围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等试验,用市场化的办法来科学发现土地的价格,使农民权益在土地流转中得到保障。

  薄熙来说,林权制度改革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由耕地向林地,由农业向林业的延伸和拓展。重庆3/4是山地,1000多万人住在山区,山区林业关系1/3人口的生存致富,发展空间很大。深化林权改革,就是要增强对乡下人、城里人、外来人的吸引力,让千家万户上山种树,建立和培育林业要素市场,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森林重庆”建设。2009年底前,要对所有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通过林业领域的改革和开放,释放出林业对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巨大潜能。

  解决农民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薄熙来说,落实以人为本,必须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上学难、看病贵、养老犯愁、消息不灵”等问题,抓好教育、卫生、社保、文化信息四大体系建设。

  他说,农村发展说到底要靠教育,没文化搞不了现代农业。我市外出务工农民约400万,与浙江走出400万小老板的收入形成巨大反差。要下决心治本,提高农民素质。到2012年,全市要投入780亿提高农村教育,使农村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由目前的8.3年提高到12年,培育一代新型农民。

  疾病是农民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到2012年,将投入120亿健全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基本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抓紧农村卫生人才培训,防止庸医害命。

  将城市社保机制延伸到农村,是城乡统筹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之举。到2012年,农村低保受益人口提高到100万人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到80%。要让农民耳聪目明,必须丰富他们的文化和信息,到2012年,投入17亿进行文化体系建设,使农村的文化阵地覆盖率、文化资源利用率均达到100%,彻底改变“一瓶老酒一壶茶,打牌赌博敬菩萨”等不文明现象。

  解决好农村的道路、水源、燃气、住房和小城镇

  薄熙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在规划和硬件上抓好六项基础性建设,让农民吃住行更卫生、更舒适、更方便。

  一是县乡村道路。薄熙来说,“不通则痛”,道路不通,就难有人流和物流,农村就缺乏活力。重庆已修建了1000公里高速公路,有了“大动脉”,还要把农村道路这些“毛细血管”补上,彻底解决313个乡镇不畅通、2817个行政村不通达的问题。二是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民饮水。重庆还有近千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要上马一批大中型水库建设项目,同时改水供水,让城乡群众都喝上干净水。三是农电和沼气。要力争在明年全部完成158万户电网改造任务,实现同网同价;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大量减少薪炭林,保护生态环境。四是便捷可靠的流通网络。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滞后,既制约农产品进城,也影响工业品下乡,还在价格上让农民两头吃亏。要全面推进农村零售网络建设,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切实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五是节能、省地、方便的新农房。这次会上推出了20多套农宅标准图纸供农民参考,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建房补贴。把12万套巴渝新居工程建设好,几年以后,重庆的面貌就会大不一样,“森林重庆”郁郁葱葱,“巴渝新居”赏心悦目,田园风光别有味道,那就是造福子孙,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是小城镇。实现非农转移,只将眼睛瞄着大城市,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农民进城的主要出路在小城镇。要在重庆建成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完善配套功能,吸引农民进入,使其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增长极。到2012年,要使1/3左右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小城镇。

  做好“两翼”七篇大文章,推动山区脱贫致富

  薄熙来说,山区贫困县脱贫致富,是包括沿海发达省份在内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对重庆尤其如此。重庆“两翼”山区贫困县,集贫困地区、大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于一身,帮助“两翼”山区贫困县脱贫致富,是重庆几届市委的共同心愿。

  薄熙来指出,今后几年,在推动“两翼”发展方面要下大力,出实招,务求突破,要重点作好七篇大文章。一是建设五大特色产业基地。要善于在山高沟深的劣势中找到优势,把特色种养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二是要靠山吃山,发展林业,在大山中发掘脱贫致富的潜力;三是“两翼”有近200个旅游景点,有些具有世界水平,要宣传好、修好路、建好酒店,让人家知道你、进得去、还能住下来,最终形成一批国家级旅游品牌;四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五是推进整村扶贫。今后几年,市里要调配30亿元资金,区县也要认真策划,力争5年推进1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再用5年,使剩下的10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六是开发造地。今后10年,将是重庆主城扩展的重要时期,对土地的需求量大,而“两翼”耕地后备资源丰富。要用好跨区县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既保护耕地,实现土地不减反增,又增加“两翼”收入,让农民得到更多好处。七是主城各区要与“两翼”区县对口帮扶,捆绑考核,要将给钱、设厂、支援人才三件事做实。要将受助区县的发展,纳入帮扶区县的考核内容。

  薄熙来说,这次全委会出台的《决定》,“干货”很多,市政府的规划周密详实,投入了“真金白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足见市委市政府进军“两翼”、加强“统筹”的决心。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三农”战线的同志们,对解决“三农”问题充满必胜的信心。只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把这些政策和项目认认真真落到实处,重庆的城乡统筹就可以破题,“两翼”的振兴就大有希望,重庆改革发展就会出现崭新面貌。

  以配强支部书记为重点,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各级党组织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重庆要落实“314”总体部署,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薄熙来说,支部是党最基层的组织,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的载体,是农民的“主心骨”,村级党支部搞得好不好,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薄熙来说,要通过一系列措施,给村级组织注入活力,从明年开始,每年选拔100名优秀年轻村干部,到高校脱产学习培训,两年后择优招录为乡镇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当村官是个战略问题、重要决策。选派大学生村官,一要“压担子”,特别优秀的大学生可以任支部书记,发挥更大作用;二要给予公务员工资待遇,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实干、出成果;三要将招录公务员的重点面向当过两年以上村官的大学生,比例不得低于60%。要解决村支部干部“下不去”、“上不来”的问题,让大学生可以“下去”、让优秀的村干部可以“上来”,这也是用人方面的一大突破。

  配优配强领导班子。据调查,我市还有10%的市管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加强班子建设势在必行。要选好配强一把手。对无所作为的“太平官”、只说不练的“二传手”、不分是非的“老好人”,要及时果断地调整,要将那些政治过硬,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用起来。在干部考核中增加民意调查的内容,变“官评官”为“民评官”,要鼓励干部到“两翼”工作,把艰苦环境的工作经历,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他还要求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严厉打击腐败,让干部不敢犯错;加强廉洁从政教育,让干部不愿犯错;健全完善制度,让干部不能犯错,有效预防和坚决惩治腐败。

  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有持久的竞争力

  薄熙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乏了理想信念,没有核心价值引领,必然精神萎靡、道德缺失、文化落后,即使暂时发展快,经济实力强,也会人心涣散,不会产生持久的竞争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很困难,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培养了一代人,有坚定的信念,勤勉奋斗,坚毅不拔,敢于创造,为30年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未来30年,中国能不能继续高歌猛进,培养教育青年一代具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有实践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至关重要。

  他说,当今世界各种思潮涌动,思想非常活跃。中国的不断发展,西方世界遇到的新问题,都在证明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思想导向,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使其为全体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尤其要引导青年一代,教育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薄熙来指出,重庆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要把握青年思想动态,把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传唱红歌、阅读经典,在艰苦环境下锻炼青年,使青少年受到精神的熏陶,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风尚。

  薄熙来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年终岁尾,要特别抓好三件事,一是要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二是抓好安全生产,一旦遇有突发性事件,领导一定要即时到位,为民排忧解难;三是切实抓好三峡工程“175”蓄水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繁荣起来

  王鸿举指出,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繁荣起来,既是检验我们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本次全委会精神的尺度,也是坚定信心、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一个主攻方向。

  王鸿举说,我们既要打捆用足已有的政策,又要有新的举措、新的投入,做到“工作要实、力度要大”。“一圈”区县每年要拿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对口支援“两翼”区县,把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两翼”的同志也要因地制宜,奋起直追。市级财政要开源节流,保证各项资金安排落实,该省的省,该花的花,把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纳入贯彻“314”总体部署“加快”和“率先”的范畴中,切实加以推进。

  坚定信心,危中求机,把来之不易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王鸿举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影响面不断扩大。重庆“风景这边稍好”,但也感受到冲击。我们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就要承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阵痛”;既然要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就要承受由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和损失。但不能因为人言汹汹,就方寸大乱。

  王鸿举强调,重庆经济外向度低,主要靠投资消费拉动,经济成长性好,综合成本低,正致力于建设“五个重庆”,还有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他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挺得住,重庆更有理由挺得住,关键要坚定信心,危中求机,言危求进,把来之不易的好形势保持下去。

  将扩内需、促增长作为当务之急,抓紧抓实

  王鸿举说,非常之时,需非常之策。从现在起,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作为当前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重庆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高起点、长眼光、宽范围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度出台一批好政策,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14.5%以上,并为明年打好基础。

  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王鸿举强调,一是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这是提振经济的关键。市政府已形成了一个总投资1.5万亿的重点基本建设大方案,围绕这个方案,要争取国家更多投资,提速在建项目,促成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实,并继续加大招商力度。二是扩大消费出口,当务之急是稳定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和培育消费热点,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启动农村市场消费。三是抱团过冬,共度时艰,政府银行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内部,都要和衷共济。一个硬性规定是,企业凡一次性减员30人以上的,须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四是增强各级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各级干部一定要抖擞精神,坚定信心,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从现在起,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一律不得带薪休假。政府机关也要厉行节约。

  张轩、黄奇帆、何事忠、徐敬业、范照兵、刘光磊、陈存根、翁杰明、吴政隆、梁冬春出席会议。

  陈光国、邢元敏、刘志忠、甘宇平、余远牧、胡健康、王洪华、郑洪、童小平、谭栖伟、凌月明、吴家农、刘隆铸、于学信、彭永辉、孙甚林,市级老同志,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机关有关领导,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主要负责人,中央驻渝单位、新闻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机关干部也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