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总书记的指示暖了大学生“村官”的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罗瑞明

    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团支部书记周倍良,前些日子写信给胡锦涛总书记,这封信寄往中南海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信上作出重要批示,称赞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难能可贵,要求有关部门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对他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进行研究。(12月23日《人民日报》)   

 

    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人才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与农村、农民融为一体,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呢?农村怎么才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呢?总书记重要指示是对全国大学生“村官”的巨大鼓舞,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村官”是最基层的官,直接与村民打交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党的惠民政策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普及,法律的普及,与外界的沟通,村民们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的农村不是原来的农村,村民也不是原来的村民,要当好“村官”,带领农民奔小康,“村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当“村官”是个新鲜课题,从城里到农村,从学校到田间,从经济文化发达的都市到相对落后的乡村,这就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思想上、行动上尽快接触农村,贴近农民。大学生到了农村,虽说担任了一官半职,但首先要当好村民,要有吃苦的思想,在生活上要住得下,吃得惯,闷得住。在工作上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在农村这个新的领域中虚心学习,领教,与当地农民融为一体,把农村当作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把当“村官”看成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极好锻炼。这种锻炼不仅在于当“村官”期间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益处,更在于对自己的人生大有裨益。

  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人生地不熟,更需要关怀,更需要理解,当地部门应该以满腔的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关怀他们的成长,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待遇上给予保障,不要过于刻求,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而应把他们视为亲人,视为当地的一员,为他们的工作开展、锻炼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一个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工作上有干头,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文化,需要人才,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把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科技付诸于实践,这正是展示大学生才华的最好时机,是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作为,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成长铺设了一条宽敞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