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立完善准入准出机制 让大学生村官人尽其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08年8月,毕业于河北科技学院的辽宁人吴彬来到了巫山县春晓村,当上了一名“村官”,开始了扎根农村基层的工作。学了四年计算机专业,除了当好“村官”,他还希望用其所长,让村里的孩子们也学会使用电脑。
来自市委组织部的消息称,目前重庆已招录了2000余名和吴彬一样的大学生“村官”。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如何让这些“上山下乡”的大学生们发挥好作用,成为民革重庆市委高度关注的问题。
民革重庆市委在调研中了解到,刚离校的大学生,理想色彩过浓,但往往缺乏经验,他们放下书本到乡村工作,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常常戴着理想色彩的眼镜看待农村工作,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陷入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同时,职业期望过高也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他们想一开始工作就取得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而当遇到农民期待的技术、信息、市场方面需要时,普遍感觉能力缺乏。同时,从生活习惯到知识思维,再到语言认识,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存在相当的落差,使得他们适应困难。加之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缺乏有效管理,在“村官”任职的过程中,存在着重选拔轻使用管理的现象,使得大学生“村官”问题不容小视。
在经过调研后,民革重庆市委日前提出建议,要稳定并发挥好大学生“村官”作用,应提供财政补贴,靠待遇留住大学生“村官”;建立配套机制,靠事业留住大学生“村官”;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靠政策留住大学生“村官”。
所谓配套政策,应该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准入、准出制度,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广大农村发挥才智。例如,大学生“村官”任职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其确有能力,有意愿留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则继续加以任用;如果发现其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村官”职务或者没有意愿担任“村官”职务,要为其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才能。
延伸阅读:
- 重庆:5亿元打造大学生村官 (2008-08-17)
- 重庆:用5年时间 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 (2008-08-19)
- 璧山健龙乡给新任“村官”集体“上课” (2008-09-25)
- 放弃高薪当村官 本科生解决130村民就业 (2008-09-25)
- 大学生村官:一本明白账赢得村民心 (2008-09-25)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