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扎根巫山当村官月入1400元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李斌
  “胡大伯,在忙‘么哩’(巫山话是指‘什么’的意思)呢?”

  “我在看自己育的青海椒苗这两天的长势。”

  2月6日,正月十二下午,巫山福田镇凉水村,浓浓的节日气氛还未散。大学生村官——党支部副书记周以艮又开始忙着走村串户了,他来到5组村民胡志乐家的青海椒育苗棚前,了解今年蔬菜的种植情况。

  53岁的胡志乐高兴地介绍,他家去年种了两亩蔬菜,有黄瓜、青海椒、苞儿菜等近10个品种,共收入近2万元。

  胡志乐说,他家共有4亩多自留地,因两个儿子长年在外打工,自留地就靠他和妻子种植。每年挖地,老两口就至少要花大半个月,累得有点受不了。春节前,老胡雇请别人用旋耕机挖地,半天就挖完了,他因此自己也想买一台,但不知怎么去买。

  周以艮当即告诉胡大伯:今年买农机产品,可享受比往年更多的补贴。胡志乐立即表示,随后去买一台。

  神奇西部吸引他来渝

  周以艮说,自己从小在安徽六安地区裕安区繁华的城市里长大,父母做生意,家里条件也较好。

  他自看了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后,被主人公魏敏芝老师那股倔劲震撼了,也被神奇的西部所吸引,做梦都想到西部义务支教2年,但当初并没做什么村官。

  2006年4月,周以艮就读的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发出通知,团中央分配给学校10名服务西部的大学生志愿者。他闻讯当即报名支教,全校共60多人报了名。

  次月,在安徽马鞍山工作的二爸周贤贵通过关系,把周以艮推荐到一职业高中学生处工作。他在该校见习1个月后,却接到学院电话,通知他参加服务西部志愿者的体检,他将此事电话告知父母,却遭到了反对。他征求二爸的意见,曾参军走南闯北的二爸鼓励他说,趁年轻在外面去长长见识很好,2年服务满后再回去找工作也不晚。

  2006年7月,周以艮坐火车来渝,正值重庆实施农村“千百工程”,结果他被安排到永川朱沱镇四望山村任村党总支副书记。

  上任首日就抗旱救灾

  经过5天培训后,2006年7月26日上午,他到四望山村委会报道。

  当时正值重庆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报道第一天还未来得及休息,就立即投入抗旱救灾,被安排到农户家统计龙眼果树旱情。

  第2天清晨5点半,他就起床到农户家宣传防火。第3天又清晨起床,到农户家作送水统计,并帮助村民找饮用水源。抗旱2个多月,他每天清晨起床,有时要忙到半夜才回宿舍。

  旱情缓解后,周以艮又忙着到受灾村民家了解晚秋补种的意愿,先后说服2个村民小组选择种洋芋,因为苗种是上面免费提供的。30多户选择补种洋芋的村民,在春节前卖出洋芋,当年人均增收200元。“这一下让我和村民的关系就很融洽了。”周以艮笑着说。

  当村官月收入1400元

  去年7月,周以艮以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到重庆服务期满,他却毅然参加了重庆市招录村官的考试并合格,于10月担任巫山县福田镇凉水村党支部副书记。

  “我开始来做志愿者时,带着对神奇西部的好奇,想体验两年后就离去。”周以艮坦言,在永川工作两年来,同村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他更了解到西部农村的开发热土需有知识的大学生。因此,他决定留在这片广阔天地,实现人生价值。

  周以艮认为,重庆对村官的政策设计很好,大学生村官被当作后备人才培养使用,很有前途。他现在与乡镇机关干部享受同等的工资和津贴待遇,每月收入1400多元,这让他吃下了定心丸。且重庆成为城乡统筹综合发展实验区后,发展前景将更好。

  受习近平接见 归来更有紧迫感

  周以艮说,他发言后,习近平副主席很关切地向他了解:“巫山县是不是移民县?现在移民情况如何?”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习近平同志这么关心巫山县的发展。

  周以艮介绍,他在与各地村官的交流中得知,巫山农村同别的地区差距还很大,他因此心生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周以艮说,自己近期的工作重点,经济方面以蔬菜和养猪大户为龙头,抓专业合作社的培育,目前已有胡志乐等6个大户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蔬菜合作社。

  去年初,返乡村民刘德兵同大渡口区的西南大学毕业生胡佳富联合投资30多万元,已建起1000平方米的养猪场,现着手联合其他大户建养猪合作社。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李斌采写,图片由通讯员陈方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