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创新农家书屋建设 走在全国前列
从2007年至今,重庆市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1400个,并打算从原计划的2012年提前到2010年在全市行政村实现全覆盖;2008年,重庆市农家书屋建设在全国率先通过验收,并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走在全国的前列,开创了“农家书屋”建设的“重庆模式”。
建:多管齐下 整合资源
场景:8月2日,江北区铁山坪街道铁山坪村某农家乐。一位三四岁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问农家乐的老板:“阿姨,这屋子里的书可不可以看看?”“当然可以,就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小姑娘笑了笑,拿起少儿读物认真读了起来。
综述:农家书屋建在哪,怎么建,以及持续性建设等问题,一直是农家书屋建设的难题。
据介绍,我市的农家书屋主要建在人气旺盛、方便群众的地方,且大多数都建在2007年以后新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内。根据区(县)镇(乡)申报,经市区(县)两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合格后,书屋也建在了符合条件的村小学校、农民集中居住区域。
与此同时,我市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管书屋的多种方式。比如,江北、荣昌等地发挥地缘优势,分别将农家书屋建在农家乐和农资超市,方便农民借阅图书。九龙坡区、江津区等地把农家书屋建设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结合起来,通过整合现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提高了使用效率。
管:标准体系 齐抓共管
场景:8月4日,万州区甘宁镇永胜村农家书屋,大学生村官刘红兰将书柜的图书一本本整理好,她回头告诉记者,书屋的图书由镇综合文化站统一调配,每两月轮换一次,书屋设有外借点,采取借阅登记制度,还聘请了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村民当义务管理员。
综述:建好书屋,更要管好书屋。各地在建立农家书屋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纷纷调动各方积极性,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九龙坡区每年都要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全区基层文化指导员培训和区图书馆“点对点”农家书屋管理业务知识技能培训;沙坪坝区建立书籍借阅名单管理和QQ群管理制度;永川、垫江等地除了对场镇村的农家书屋实行图书免费借阅外,还试行零售和出租的经营业务,积极探索以书养屋的经营管理模式。
用:授之以渔 构建“技术粮仓”
场景:7月28日,江津区德感镇石斗村。“听说来新书了,上次我想借的《花椒种植100问》有了吗?”村民王德贵赶到村头的农家书屋,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与不少“知识型致富”的农民一样,王德贵也尝到了农家书屋带来的甜头。2006年,他种植花椒12亩,产值只有1000多元;2007年,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他通过看书学习,逐渐摸清了“门道”。2009年,王德贵种的花椒产值达到4万多元。“农家书屋带来了知识,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王德贵笑呵呵地说。
综述:我市各地把建设农家书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民生”的重点项目来推动,作为“唱读讲传”和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来布局,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细胞”工程来建设,实现了因地制宜用活书屋,充分发挥了已建农家书屋的功能,真正将农家书屋建成了农民的精神家园。
- 重庆:5亿元打造大学生村官 (2008-08-17)
- 重庆:用5年时间 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 (2008-08-19)
- 璧山健龙乡给新任“村官”集体“上课” (2008-09-25)
- 放弃高薪当村官 本科生解决130村民就业 (2008-09-25)
- 大学生村官:一本明白账赢得村民心 (200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