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大学生村官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
“长征路上休息时间很少,白天晚上都在走路,每天都要走八九十里路。”昨日,南岸区举行了老红军与大学生“村官”共话长征路活动,95岁的老红军郭长波给60名大学生“村官”讲起自己的长征经历。
“这一路上很苦,但我们不怕苦,也不怕死。”郭长波虽已是95岁高龄,说起当年还是很激动,让他记忆最深刻的要算越过腊子口的经历了,腊子口是红军长征中越过的最后一道天险。
郭长波说,腊子口前沿,两山之间只有一座小木桥,把两边绝壁连接起来,要想经过腊子口,除了通过这座小桥外别无他路。1935年9月17日下午,红四团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进攻,因地形不利,加上周围都是石山,部队无法隐蔽,“从下午到黄昏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郭老说,直到入夜时分,战斗再次打响。一名战士手持带铁钩的长杆,顺着陡壁如猿猴般攀爬上去,然后将事先接好的绑腿缠在树干上放下来,后面的战士再拉着绑腿一个接一个地全部爬了上去……部队终于在凌晨之前攀上山顶,向碉堡投出了一排排手榴弹,山下的正面攻击部队也趁势发动猛攻,守敌猝然受到来自背后的致命一击,夺路而逃。
“虽然没亲身经历,却很让人激动。”听完郭老的讲述后,南山街道“村官”熊钦说,作为大学生“村官”,也要发挥不怕苦的精神,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据了解,该区还将组织大学生“村官”重走长征路,寻访红色记忆。
相关报道:
95岁高龄的老红军郭长波。 记者 何熠 摄
飞夺泸定桥,写进了课本,拍成了电影。激烈的战斗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场战役的背后,一些感人的细节却鲜为人知。
昨日,95岁的老红军郭长波给南岸区的“村官”们讲故事,谈到了红军长征中的不少感人细节。
郭长波老人,今年95岁,是江西瑞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入党,跟随红一方面军亲历了长征。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昨天,郭长波老人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
5月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从28日到29日早上,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路程。”郭长波老人说,当时战士们只有连夜急行军,到晚上7点,距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顾不上吃饭,连走路都在打瞌睡。老人说,由于实在太困了,不少战士走路眼帘就搭了下来。
“就这样,在29日清晨部队终于赶到泸定桥。”老人说,这才有著名的飞夺泸定桥。重庆晨报记者 宋岩
- 重庆:5亿元打造大学生村官 (2008-08-17)
- 重庆:用5年时间 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 (2008-08-19)
- 璧山健龙乡给新任“村官”集体“上课” (2008-09-25)
- 放弃高薪当村官 本科生解决130村民就业 (2008-09-25)
- 大学生村官:一本明白账赢得村民心 (200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