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出路 谋福利 促发展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林 静 欧阳朔
编者按:随着东部新城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被重新分配,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现已成为推动征迁工作的疑难问题。调查研究被征地村尤其是举村搬迁农民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研究提出对策,妥善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为此,仓山区大学生村官开展了一次针对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专项调研。
(一)
杜园村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探析
仓山区螺洲镇杜园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林静
螺洲镇杜园村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南端,现因福州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多个重点项目征迁工作涉及本村,迄今为止征地面积多达300余亩,大部分村民既丧失耕地又涉及房屋拆迁,其中仅三环二期项目就涉及本村螺排路店面拆迁46间计42户,福峡路项目涉及本村排下店面拆迁36间计36户,多数村民对项目征拆后的生产生活出路存在顾虑。因此为村民谋福利、寻出路,迫在眉睫。
据此,如何妥善安置涉迁店面、厂房,合理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是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推动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征迁任务之余,必须考虑的问题。立足实际,从可行性角度出发,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杜园村农贸市场改造。现有农贸市场位于本村主干道——螺排路旁,单层简易结构,设有小农摊点95个。若对该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承建商住楼,一层作为农产品市场,供现有小农摊点安排入驻;二三层供涉迁店面搬迁安置,同时还可以引进商业超市;四层以上楼层作为困难涉迁户临时过渡,房屋租金做为村财收入。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现有市场脏、乱、差及占道摆摊现象,满足村民生活购物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涉迁店面的搬迁安置问题,保障失地、涉迁农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生产生活出路。
二、完善社会保障房项目建设规划。目前正着手启动承建的东部新城8号社会保障房,位于螺洲镇杜园村和敖山村,总建筑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可供三环二期项目拆迁户搬迁安置。若完善该项目规划设计,增建小区购物中心、文化中心,不仅可以提升安置房的整体功能,还可以妥善安置涉迁店面,从而解决营业店面拆迁户的生活出路问题。
三、旧厂改造,形成小型杜园工业区。本村螺排路旁,现有一片废弃厂房,占地面积约9亩,原为造纸厂,于50年代初承建,目前已破烂不堪,紧挨着旧造纸厂的有几家本村私营企业,故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若扩增改造工业园区,沿街可规划建设一排店面,供涉迁营业店面搬迁安置,店面租金可以增加村财收入;荒废的造纸厂可改建三座四层标准厂房,供涉迁厂房搬迁安置,与周边企业形成小型工业区。这样,既能使本村规模企业集中起来规范管理,也能作为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厂房租金还可纳入村财收入,用于本村发展建设。
四、鼓励引导农民发展第三产业。借助福峡路拓宽,三环路和福州胪雷火车南站建设以及400多亩的华隆物流中心建设的地理优势,同时,凭借螺洲“帝师之乡”的旅游资源条件,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构建一个以物流、旅游、酒店、宾馆为主的南台岛服务业集群,大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营造全民创业致富的良好氛围。
(二)
潘墩村被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探析
城门镇潘墩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欧阳朔
潘墩村位于仓山区东南方向,福峡公路北侧,福泉高速公路入口处。全村共1081户,总人口4057人。近几年来,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该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据初步统计,2000年至2008年被征地面积达1300多亩,失地农民近3950人。2008年,潘墩村全年生产总值达4.8亿,其中工业产值2.9亿,村财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78元。
一、潘墩村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最担心的三个问题。一是部分年纪较大的失地农民因为子女收入、生活水平下降,普遍对自己的养老、医疗问题担忧。二是土地被征用,由农民变为无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对今后的生活十分担忧。三是多数失地农户对未来的生活持一种消极的观望态度,有的农民也担心因经济紧张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会引发新的社会治安问题。
(二)农民反映最强烈的三个问题。一是对征迁后不能就地安置或安置无期限表示了特别的不满意。二是希望政府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社保和困难户低保问题。三是政府要积极引导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失地农民有一分稳定的职业收入。
(三)企业家反映的问题。意识对于搬迁企业在投产的前后要尽量给予税费减免。二是对搬迁的企业在资金上要优先予以解决,政府贴息,以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三是加快征地补偿款尽快落实到位。除了上述三点,球山隆鞋业公司(年产值8000万元,每年向国家纳税三四百万。该企业一共有6条生产线,就业800余人,其中本村本地的工人有300余人)特别提出,请求市政府考虑在内河规划整治时能否考虑企业搬迁的困难,往南退8-10米。
二、解决被征迁农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东部新城拆迁政策妥善解决了被征迁农民今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如何解决被征迁农民今后生产生活出路问题,笔者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回购商业大楼发展第三产业,确保村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市政府为保障失地农民长远发展利益,于霞洲路附近,临近未来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处选址,规划建设商业大楼两栋,其中一栋用于经营中档商务酒店,商务休闲中心,着力发展饮食、商旅住宿、购物;另一栋用作写字楼。整个工程选址面积20480.2平方米,总用地面积15733.5平方米,两栋大楼加上周边配套总建筑面积达49212.2平方米,整个工程投资(含地价)应控制在1.3亿元之内,由村委会回购,产权归村委会所有。目前,潘墩村预计可留用土地110亩,连同30%的村集体留存征地款,总计拥有资金1.2亿元,剩下的1000万元左右,潘墩村可鼓励失地农民采取入股等方式参与和抵押贷款等方式自行筹集。大楼建成以后,以合作经营或出租的方式经营这两座综合商业大楼,预计届时年收入可达1000-1200万元。
(二)依托宜家家居超市发展周边产业,解决村民的生活出路问题
除了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之外,市委市政府在霞洲路另一侧划拨650余亩土地(原老年颐养中心地块)用于引进世界一流家居品牌宜家家居超市。潘墩村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提供帮助。
一是借助宜家超市带来的高购买力人群和广阔的市场,发展休闲一条街项目。建议政府在整合当地资源的前提下,在宜家超市附近规划出5-10亩沿街店面,向社会出租,主要经营饮食店、便利店、网吧、汽车美容清洁等行业,对于潘墩村有意向的失地村民实行更为优惠的措施。将来相对稳定后还可以引入规模更大的项目,真正做到以宜家超市为依托,发展地方小型商业圈。除了在硬件上支持之外,建议政府在各项政策上也给予相应的倾斜。比如在试营业期间大幅减免税费,以降低经营者的成本,这样更能吸引购买者前来消费,逐渐地把这条休闲街稳定下来,成为商业集散地,甚至进一步成中小型商贸中心。这对于增加失地村民就业,转变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融入城市,增加农民的收入有着一定的帮助。
二是成立运输公司发展物流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潘墩村最高峰时拥有货车100多辆,运输业的产值在村集体经济的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例。许多村民都曾从事过运输行业,有丰富的运输业经验。宜家的经营项目是家具和家居用品,各类商品需要送货上门。建议在宜家超市周边规划30亩地块发展物流运输业务,为宜家提供运输服务,这其中包括进货渠道的运输和为购买者提供售后的运输。
结束语:为失地农民、拆迁户寻出路,谋福利,不仅可以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支持加快福州市东部新城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力促进本村经济建设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如何为失地农民、拆迁户创造更多财富,带动本村持续安定稳定的发展,还亟待我们因地制宜不断深入探讨。
延伸阅读:
- 潘墩村被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探析 (2009-09-22)
- 大学生“村官”践行科学发展观 积极投身土楼建设 (2009-10-26)
- 福建漳州书洋村践行科学发展观 积极响应发展战略 (2009-11-17)
- 校村支部结对帮扶共建共促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9-11-22)
- 大学生村官践行科学发展观 做好选聘生工作 (2009-11-30)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