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300名大学生村官上任 起点高规模大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柯鸿海

岗前培训开班典礼上,大学生村官与梅州市领导互动。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奋战在农村基层一线。正值中组部部署选聘大学生村官近3周年之际,广东山区市梅州也传来震撼人心的消息———300名大学生于2010年12月27日奔赴农村正式任职村官。300人清一色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而全国大学生村官本科生仅占66%。梅州此次选聘大学生村官起点高,规模大。更值得一提的是,此举在广东省山区市属首次,如此高起点、大规模在全国来说也属罕见。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名牌高校的这些骄子们为何要来山区城市梅州做村官?他们为梅州山区村庄带来些什么?他们能扎根梅州奉献自己燃烧的青春吗?300名新任大学生村官上任1周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梅州市8个县市区,与部分新任村官的大学生们谈心、对话,或许从新任村官的一些小故事、片言碎语中你能找到答案。

  一名大学生村官“3+1”结对培养

  2010年10月1日,梅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一则引起不小震动的选聘消息:面向全国选聘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此前,梅州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一个有关人才战略的重大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连续5年选聘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2010年选聘300名,以后每年增至400名,至2014年达到1900名。梅州全市共2040个行政村,届时该市90%的行政村都会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选聘公告发出后,吸引了省内外知名高校的1100多名大学生报名。从资格审查到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培训,梅州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可谓设置了重重关卡,最后300名优秀大学生入选,清一色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还有3名硕士,4名双学士。

  这比全国大学生村官本科生只占66%高出34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27日,300人下村正式任职村支书或村主任助理。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留得住、有出路,梅州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较高的经济待遇:除国家规定的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安置费外,包括工作报酬、绩效报酬和各项补助在内,大学生村官月薪将超过1400元,一并办理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对象。此外,制定了大学生村官参加定向招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考研加分、自主创业等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梅州大学生村官选聘从规模、质量到政策待遇以及分配管理上都实现了高起点。

  在岗前培训和到村任职仪式上,梅州市委书记李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翁永卫亲自动员。李嘉勉励他们到农村工作要处理好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入乡随俗与超凡脱俗、“知”与“行”、做人与做官四方面关系。30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为期5天的岗前培训,邀请了省委党校教授,县委书记、镇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作专题报告,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政策解读。为规范管理,该市近期将出台《梅州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

  大学生下村后,将全面实行县、镇、村干部“三导师”制,“3+1”结对培养,通过“传、帮、带”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成长,引导民营企业牵手大学生村官,引导大学生村官立足自身特长、当好“政策宣传员、决策咨询员、村务协管员、科技普及员、民主监督员、信息管理员、活动组织员、创业示范员”,选择确定方向,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多向化流动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活力。

  ■村官故事

  甘志鹏:经营80亩的养猪场

  一条长约500米、弯弯曲曲的山间黄土小道,仅容一辆汽车通过。路的尽头,是一个面积30多亩的自然湖,一条黄土坝横在中间,把湖分“割”成两个小湖,类似于农村的两口大鱼塘。黄土坝和山连接处,并列有15个简陋的猪栏。15头母猪和五六十头小猪“蜗居”其中,叫唤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五华县华阳镇高塘村冷水坑,梅州山区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养猪场,近日出名了。因为该场的主人是一位大学生,新任大学生村官高塘村村支书助理甘志鹏。

  甘志鹏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今年10月报考了梅州村官并荣幸被录用。其实这个养殖场两年前就被他父亲转包了下来,承包期为35年。但因管理欠方,这个占地近80亩的养殖场效益一直不怎么样。“看到这几年五华农村的发展不错,家里又承包了这个养殖场,所以获悉梅州要选聘村官后,我毫不犹豫报了名,一直希望带领家乡人致富。”甘志鹏说。

  “我成功了,村民才会跟我干。”甘志鹏虽然只毕业1年,但他对当地农民的观念想法已摸得非常透。由于专业对口,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他决定扩大规模,准备搞生态农业养殖。目前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问题,“扩建这条路刚花了我3000多元”。

  获悉甘志鹏回家承包了养猪场要当村官后,他的老师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目前,一个可行性报告已提交给扶贫“双到”对口扶贫单位广东省农信社,甘志鹏第一步就要贷款50万元。“应该问题不大。”在场的五华县委组织部和华阳镇政府的干部对记者称。

  “我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建十几间现代化的猪舍,这要近20万元。”甘志鹏介绍,他不仅要养猪,而且要在湖里面养鱼、鸭、鹅等,猪的粪便可以建沼气池,各种资源循环利用,“这就是生态农业养殖”。“前不久我从广州带了一种新型皇竹草(牧草)回来,它产量非常高,一亩1年可收割25吨,既可以用来养鱼、鹅,还可用来养牛。”谈到这里,这位腼腆的小伙子笑了。

  其实,像甘志鹏一样的“有心人”不少,如梅县石扇镇西南村主任助理李仙,该村大部分群众都种植金柚,他自己家就是种植大户。他还是在校学生时就考察了梅县其他镇的“金柚合作社”,目前已经形成初步的思路,要打造该村的金柚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记者采访中,他对金柚的收购价、零售价、柚苗价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新任村官、华农农业昆虫和害虫防治专业的硕士生彭伟录的话或许更有说服力: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为山区农村建设出力、为农村百姓服务。

  记者述评深谋远虑,为绿色崛起构建人才梯队

  人才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一个城市要发展,其中必要条件是要有人才。山区城市的发展尤其如此,因为相对经济发达城市而言,山区城市更难留得住人才,人才难以“下得去”。

  此次选聘的300名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是梅州本地人,他们都知道相对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而言,家乡梅州的经济尚欠发达。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热爱家乡,甘愿扎根家乡,奉献自己燃烧的青春。未来5年内,1900名本科以上大学生将放到梅州市8个县市区当村官,届时全市90%的行政村都有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可以设想5年、10年后的梅州农村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

  大学生村官们的合同签了两年。两年期间,市委组织部将从培养战略后备人才的高度,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实践培训、考察培训、结对培养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实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两年后,也许有人要继续当村官,也许有人被县、镇党委政府甚至市级机关单位相中,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要考梅州的公务员。但不管如何,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要留在梅州的,将成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笔者不得不赞叹梅州市委、市政府此举深谋远虑,用心良苦,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满意工程”,为绿色的经济崛起构建人才梯队和智力保障,为山区科学发展搭筑坚厚的人才基石。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柯鸿海

  通讯员张峥奇张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