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南海区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透视
11年前,西樵大岸村人何显溪选择回乡担任村团支部书记,他是当年南海招聘的27名村级大学生后备干部之一。11年后,当年的大学生村官已走上了中国背景下的村庄治理之路,不变的是南海常抓不懈的大学生村官战略。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1999年到2009年,南海共招聘了948位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南海结合“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环境再造”,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真正使大学生村官“选得优、留得住、干得好、上得去”。
明后两天,全国部分省市大学生村官现场会将在南海召开,本报将对此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2010年9月3日,南海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
核心提示:
从1999年至2001年的136名,到2008年至2010年的573名,经过三届的村“两委”换届,南海大学生村官在村“两委”干部中的比重大了三倍。预计到2014年,全区村“两委”干部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将达到70%。
南海选聘大学生村官实行本土化战略,通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统一选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三统一”,努力打造一支年轻、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近3年来,南海从7300多名应试者中共择优选聘了363名大学生到村任职。
1、村里新来了个大学生
从1999年起,南海就积极探索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南海区委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主要就是解决村干部队伍的接班人问题,让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的人来主导南海农村的发展。
1999年的一天,当时年仅26岁的何显溪毅然决定放下教鞭,回到家乡西樵镇大岸村,没有想到的是在以后11年间的南海大地上,掀起的一股大学生“再下乡”的波澜。
从西樵镇大同中学物理教师转变为村团支部书记,何显溪收拾好行李,第二天便投入到了繁杂的村务当中去了。“一个村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等同于社会的一个细胞。返回农村工作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提升。”何显溪这样解释自己回村的初衷。
从1999年开始,南海就高度重视选拔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并注意在回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培养村“两委”干部。“我们的宗旨是为南海农村培养出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海说。
何显溪是南海最早一拨返乡大学生后备干部中的一员,根据区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年南海共招聘了27位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也正如区委所期望的那样,何显溪,这位当时大岸村唯一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给该村带来了崭新的变化。
2004年,他当选为大岸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西樵镇当时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他经过对本村一年的实际调查,在2005年带领村组两级干部远赴江苏参观学习“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要发展地方经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何显溪回忆,“当时大岸村的经济以耕种为主,村民和干部们的小农意识比较强,别说征地搞开发,就是租地也不行。”
经过此番华东之行,开阔了村组干部的视野,大岸村的干部们明确了发展定位,回来后将大岸村工业园区的面积从2004年的230亩扩展到了2007年的600多亩。这让第九村民小组的分红从当年的100元提升到了3000多元。“何书记有文化,看得长远,做事有一套。”村民们交口称赞。
“同样是村官,有文化的人做和没文化的人做就是不一样。”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在去年用100天调研完南海224条村后,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从战略上来看,农村基层班子的更替更需要有知识的人来接班。南海从11年前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到现在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选、育、管、用机制。”
在2007年和去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何显溪又连续两次高票连任。现在,这位村里当年唯一的大学生村官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边,悄然又多了两位大学生村官。
2、大学生村官的本土化战略
从户籍在本地的大学生中选聘村官,既能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工作,又能发挥其对本地熟悉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群众当中。
南海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224个行政村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村有219个,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的村就有58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农村干部,大多只有初高中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是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无法适应近年来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南海亟须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以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南海发展的主战场在农村,小村官,大视野,村党支部书记在所有的书记当中虽然是最小的一级,但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份职业那么简单,而是农村的稳定。”区委书记邓伟根说。农村稳定,则社会稳定。“千根线一个孔,我们所有的工作的落脚点都要穿过这个‘孔’。农村的事业广得很,如果南海的224个村能够平稳的话,南海也就平稳了。”
2009年,南海出台了《关于规范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统一选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三统一”,努力打造一支年轻、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根据《意见》,南海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行本土化战略,明确招聘对象为户籍在本地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
“实行‘本土化’选拔,一方面有利于拓宽本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工作,避免人才流失;另一方面,由于本地大学生对于本地情况熟悉,对群众感情深厚,到村后容易开展工作。”区委常委赵海说。
“在村里,我们说的是家乡话,家乡话让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顺利。我们的亲属、朋友都在这里,本土化战略能让大学生村官更快地融入到群众当中。”罗村街道朗沙村党支部书记罗森明说。
2009年,南海统一新招聘了88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了吸引大学生毕业后回村工作,一些村居每年利用寒暑假召开本村大学生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本村发展情况,鼓励他们毕业后回乡发展,还组织在校大学生在假期参与筹备村里各种活动,一方面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另一方面也从中物色适合回村工作的大学生。
现在,南海每年有1万多学子外出就读大学,而每年又有4至5千名本地户籍的毕业生回乡工作。南海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将着眼于培养南海农村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丹灶镇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张铿明(右三)与村干部一起研究村发展大计。
3、让大学生“下得去,有舞台”
全面推行竞争性选拔,坚持择优录用,能解决大学生村官供不对求、水土不服的问题,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有舞台”。
2002年7月,刚刚走出东北大学校门的邓铭军正好碰上家乡里水镇第一批村级后备干部招聘考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成功地成为了新联村的一名后备干部。三年后,又当选为村委会委员。
早在1999年,南海的部分镇街就开始探索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1999年到2001年,南海在村“两委”干部中共配备了136名大学生村官,占到了干部总数的12.8%,经过三次换届,在2008年至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73名,比例更是蹿升到了47.9%。
而在去年8月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结束后,南海村“一把手”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全区224个村中,共有149位大学生担任正职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其中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仅27岁。
由于南海开展选聘培养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工作比较早,而且大多是以各镇街为单位自行招聘。“在‘三统一’后,选聘大学生村官,就都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根据各镇街招录计划,通过区人才信息网或区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布信息,区统一组织进行笔试、面试及录用。”南海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但如果农村对人才需求不迫切,缺乏人才成长土壤,大学生到村任职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便无从谈起。
南海遵循市场规律,从农村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全面推行竞争性选拔,坚持择优录用,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解决了大学生村官供不对求、水土不服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运动式下派、应付式接收、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有舞台”。3年来,南海从7300多名应试者中择优选聘了363名大学生到村任职。
在此过程中,南海发现一名后备干部要成长为村“两委”干部,平均约需4至5年。由此,南海制定了农村后备干部发展规划,每个村每年需保持配备1至2名后备干部培养对象。预计到2014年,全区村“两委”干部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将达到70%。
到那时,在南海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吸引大学生村官的就不再是户口和经济收益,而是实现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2008年11月,南海部分大学生村官在“中华第一村”华西村考察学习。
》成长感悟
热爱农村用心历练人生
大沥镇奇槎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黎灿垣: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工作已有8年时间,以下几点体会十分深刻:一是要热爱农村工作,遇事不能推诿,想方设法解决它,并在工作中享受人生;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班子,发挥班子集体的力量;三是要注重沟通,沟通创造价值;四是要加强学习,加快个人成长,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造福村民巾帼不让须眉
狮山镇石澎村党支部书记谢凤连:我由一个镇派驻农村仅从事农村文秘工作的女性后备干部开始,成长到现在担负统筹全面的村党支部书记,虽然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我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积极融入角色。一方面强化学习,虚心向领导、向同事、向群众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深入摸查,摸清农村现状,掌握第一手信息;另一方面本着务实、求真的工作宗旨,注重改善民生,为村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评论:大学生村官是时代的召唤
◎本报特约评论员
南海,承得天独厚之地势,开醒民教化之先锋,沿革虽几经变故,惠政却引领无数。今之“大学生村官战略”,谋划于新农村迅猛发展之时,实施于大学生就业迷茫之际,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乃时势之趋,明智之举。概而言之,可谓顺应了“三需”。
一曰国情之需,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导向。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学毕业生可谓凤毛麟角,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人才战略被提上重要议程。1999年,我国高校始大举扩招,大学生以每年4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失业不再是产业工人的专利,号召大学毕业生进民企,成为当时的成功战略。但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僧多粥少的局面日益严峻。至2010年7月1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万,而就业率为72.2%。经历了由进机关到入民企的二次转变后,“北上广”已不再是大学生“撒欢”的秀场,新农村才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去农村、去西部,成为引导大学生就业的第三次浪潮。
二曰地情之需,是新农村科学发展的希望。南海地处岭南腹地,承改革开放之春风,南海人敢于洗脚上田,大干实业,“家家有厂,村村冒烟”的景象,曾是对南海的褒奖,经济总量曾位列全国百强县前三甲。然随着世事变迁,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旧有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战略,“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都对村组科学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曾对南海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村组领头人,正在寻找并培养想干事、能干事的新一代接班人。南海的农村具有发达地区的典型特征,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而其发达的村组经济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三曰民情之需,是培养新型人民公仆的需要。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机关干部,多为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政府部门的“三门”干部。因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基层不够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南海大学生村官战略,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的“选、育、管、用”机制,打破机关干部的一贯成长模式,从政策上保障,从经济上扶持,确保有基层工作经验、肯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能“选得出、干得好、呆得住、上得去”,全力培养一心为民、真心爱民,视为民造福为己任的人民公仆。近3年来,南海有267名大学生后备干部顺利当选为村“两委”干部;4名大学生村官被选拔为镇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7名大学生村官考入公务员队伍;58名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被招录为政府聘员。
南海的大学生村官战略,顺应时代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时至今日,已初展光华。
策划/谢建辉 龙华强
撰文/本报记者 蒋雨文 通讯员 南组宣
- 鹤山首批大学生"准村官"上任 聘2年 月薪1500元 (2007-09-03)
- 江门首批大学生“村官”昨赴任 (2007-09-05)
- 大学生“准村官”大有作为 (2007-09-06)
- 新村干学知识 老村干求提升 (2007-09-09)
- 广东为大学生村官设上升通道 (200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