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地区稳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mengzhao…
贵州铜仁地区积极探索“三人行”、“四结合”工程,强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实事办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该地区自公开选拔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工作,2007年全地区1097名大学生报名,共选拔170名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工作。其中江口18名,松桃20名,玉屏6名,万山特区6名,铜仁30名,印江15名,思南20名,德江15名,石阡10名,沿河30名。

  角色定位“三人”行

  农村最基层信息的调研员,为下情上达畅通了渠道。近一年时间来,下派学生收集有价值的信息6000多条,调研文章20多篇,对村组、乡镇的发展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和有益的借鉴,也为组织部、人事局、引导办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新农村政策的践行者,为上情下达开辟了道路。近一年来,在征地拆迁、土地整理、充分就业、劳动力资源普查、远程教育等工作中,处处活跃着村官们的身影,他们顶风雨,冒酷暑,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使有关政策能落到实处。

  新农村发展变迁的见证人,鼓励当代“知青”用激情撰写青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引导他们用理想来克服在基层工作可能出现的悲观和彷徨情绪,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工作措施“四结合”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我区制定了《铜仁地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意见》、《铜仁地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考核细则》等工作制度,通过定期座谈、信息报送等等方式,搭建起“村官”与引导办之间沟通的平台。同时,通过目标考核,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志愿者的业绩,在“村官”中营造起争先创优的积极氛围,激励他(她)们学知识、长才干、出成绩,使志愿者留得住、用得好、能成长。

  “上挂”与“下派”相结合。“一村一大”驻村工作担任村团支书、村长助理抑或支书助理,并让“一村一大”村官定期到乡镇上工作,参与乡镇部门的具体事务,形成“上挂”与“下派”相结合的机制。“村官”“上挂”暨“下派”结合,大大促进了当代“知青”的成长,开阔了眼界,拓展了工作网络,增强了协调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发挥才干服务基层。

  “走下去”与“请上来”相结合。有关部门定期深入到村(社区)了解“村官”们实际情况,及时掌握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季度座谈会制度,定期召集志愿者,开培训讲座、谈心、交流。这样有利于“村官”们身在基层仍能结合工作需要,及时学习“充电”;有利于当代“知青”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借鉴。

  “整合资源”和“推进项目”相结合。“一村一大”工程村官驻村工作,把一个集体分散成若干个细胞,力量看似分散了,但每一个当代“知青”并不是孤立地做工作,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知青”集体做支撑,都有组织部、人事局、引导办和团委做后盾。而且,每个“知青”在一个村发挥一点作用带动一部分人,10名“村官”、100名当代“知青”就能发挥不可小视的作用,影响相当大一批农民群众。组织部、人事局、引导办一方面促进“村官”之间的交流,使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利用组织、人事、引导网络,建立开放的“知青”工作平台,实现资源对接,使各种组织部、人事局、引导办和共青团资源皆能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项目服务。长效地资源整合,必定以项目结合为基础,以项目做支撑。(刘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