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村官”新试验“1+2”组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陶蔚

国庆前夕,迁西县白庙子乡黑洼村“1+2”组合商讨特色蘑菇种植。记者 盛若蔚摄

    从2007年开始,河北唐山分3批选派出378个“1+2”干部组合,帮扶全市228个老区村和150个后进村。两年多来,在这1134名新型“村官”的“催化”下,300多个老区村和后进村已悄然“发酵”,正不断生成一连串积极的“化学反应”

    驻村帮扶来了“1+2”

    “1+2”优势互补,以村为家,不当“过客”当“家人”

    作为冀东革命老区的重要部分,唐山老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的限制,一些村的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低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

    “虽然干部包村、帮村、驻村的办法搞了10多年,效果也有一些,但实事求是地讲,离群众的期望值还有很大距离。”唐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张义珍介绍。

    “工作队员进了村,只见行李不见人。”有群众调侃原先的工作模式。

    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之责义不容辞。

    派村干部组合,为什么不是“1+1”或者“1+3”,而偏偏是“1+2”?项目启动之初,经常听到类似的疑问。

    老区村之所以滞后,原因很多,但是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班子,缺乏眼界开阔、经验丰富、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带头人是它们的“通病”。唐山市为后进村派驻一名退休领导或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看好的是退休领导、机关干部的“能量”。

    “‘1+2’的组合是经过认真调研确定下来的,对准了症、摸清了脉。”张义珍解释,“1”代表的老干部群体,有热情、有能力、有经验、有资源,他们愿意也可以发挥余热。

    的确如此。2007年,当首次招募100名老干部的启事一公布,一下子就吸引来500多人报名。“热情之高,出乎意料。”唐山市委组织部农村工作处处长刘登能回忆。

    “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能有机会做事,不给补贴我都干。”迁西县科技局原副局长马友担任该县白庙子乡黑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自掏腰包7万元买了台新车,“黑洼不通班车,有个车,谁家上城里办事不方便些?”

    “2”代表的是大学生村官和医疗志愿者。“要求大学专科以上,自愿报名,招聘模式跟考公务员差不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蒋长洪介绍,大学生“村官”来村后基本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作为党政后备干部来培养;由于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缺乏卫生知识,引入医疗志愿者群体对新农村建设尤其具有针对性。

    一方面,“1+2”组合属全职驻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作为一个团队一同驻村。而且,3个人全身心地扎在村里,以村为家,不做“过客”做“家人”。

    另一方面,“1+2”组合堪称“黄金搭档”。老干部有一定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大学生和志愿者有知识和技能,有激情有活力。

    2007年8月,在第一批“1+2”组合下派前,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送给新“村官”们8个字,希望他们带着“感情、责任、办法、韧劲”下基层,干出一番事业来。

    同期声

    杨绍福(滦南县倴城镇果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1+2’干部组合驻村帮扶模式,即为老区村、后进村派驻一名退休领导(退居二线)或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一名大学毕业生担任村主任助理(是党员的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一名大学生医疗志愿者驻村工作,一驻3年,改变老区村、后进村的落后面貌。这种组合模式,实现了老干部和大学生优势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选聘人员与原有村干部对社情民意深入了解这两种优势的相互补充。” [page]
“1+2”显示组合优势

    治乱治穷,关键在发展;真干事、干成事,群众才买账

    滦县杨柳庄镇中赵庄子村,曾是抗日名将李运昌战斗过的地方。但就是这个老区村,村“两委”班子也曾十几年没有正常换届,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家族派性矛盾突出,“见面不说话、说话就打架”,是全县久治难愈的老大难村。镇党委3次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都无功而返;镇党委副书记两次到村组建村班子都被围攻。

    “1+2”组合驻村后,首先健全了“两委”班子,动员党员和群众修进山道路1万米,改造自来水管道1000米,修建防洪拦水坝31道、储水窖13个,荒山绿化6700多亩。很快,党员群众的心气儿顺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去年还被县里命名为“诚信平安单位”。

    中赵庄子村的变化,在唐山众多老区村、后进村中颇有典型性。

    “群众意见最大的,往往离不开路、水、电、坝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生产生活上的‘欠账’最多。”曾当过镇武装部长的赵庄子村第一书记、老干部刘士宗表示,“1+2”驻村后,把工作重心首先就放在想方设法筹资修缮基础设施上。

    “老干部一般都在县、乡担任过领导职务,在争取项目、筹集资金方面具有原村干部和大学生不具备的优势。”滦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阚炳延说。

    “村子乱,根子还是因为穷,而且越穷越乱、越乱越穷。”刘士宗说:“治穷,关键得找准适合发展的致富路子,同时还得有坚持实现的能力。”

    如今,中赵庄子村已制定了脱贫致富规划:建设850亩保水保肥的高标准果园,在荒山发展4500亩苗圃、花卉,建设1个万只规模的山地柴鸡养殖场,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现在的60平方米增加到100平方米左右……

    “资金让他们用,不会丢、不会洒。”村民们对“1+2”组合十分信任,“他们在村里没人、没地、没利益,只有干事的劲!”这也避免了各种矛盾的产生。

    “只靠我们3个干,怎么干都不成大事,必须把原班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带着全村一起干才能出效果。”马友道出大实话。黑洼村党支部书记王生特别有感触:“老马他们仨来之前,村班子没什么闯劲,总觉得这也干不成、那也干不成。”王生觉得,“1+2”组合让他、也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现在我们创业可有劲头了,光板栗就种了5万株,核桃4万株,栗蘑林菌间作达到100亩。”

    “生活条件改善了,收入上去了,矛盾自然下来了,村子也就和谐了。”迁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保中说。

    同期声

    李高歌(迁西县新集镇孙家峪村大学生村官):

    “回想起来,我觉得我们挺幸运的,当许许多多的学友们还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彷徨时,我们先行一步找到了农村这片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得到了磨练,坚定了信心。我相信,只要继续铿锵前行,我们的青春就一定会光耀无比。”[page]
 

初见成效 期待长效

    为老区村、后进村培养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富民工程,党建工程,德政工程。这是很多干部群众对“1+2”组合的评价。

    赵勇说,“1+2”组合从创新体制机制出发,对解决农村特别是老区村和后进村的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新探索。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变老区村、后进村的落后面貌,而且还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以加强。“1+2”组合弥补了农村特别是老区村、后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两年来,378个老区村、后进村中,42个班子不健全的村全部健全了“两委”班子;26个村班子不团结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发展党员112名,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村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明显变化。“1+2”组合驻村后,带领党员群众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发展思路和富民项目;同时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网、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提供致富和市场信息。目前,378个村全部制定了发展规划;谋划致富项目725个;协调资金8700多万元,解决了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困难。

    农村和谐稳定的局面得以形成。“1+2”组合帮助所驻村成功化解各类矛盾1832个;建立群众健康档案近4万份,发放医疗、科普资料127万多份,举办健康讲座720多场(次);筹建村民图书室101个,健身广场117个,组建秧歌队、腰鼓队等文艺团体116个,农民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改善。

    大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大学生“村官”和医疗志愿者完成了由“无为”到“有为”、从“有为”到“有位”的转变历程。“他们不仅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而且在与群众接触、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经受了锻炼,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张义珍说。目前,全市有46名大学生在农村加入了党组织,378名大学生村官在村“两委”换届中当选委员,其中有两人当选村党组织书记。

    “基层抓好了、基础打牢了,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认为,“从效果看,这一模式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执政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为保证质量,组织部门对“1+2”组合实行严格考核。2008年,就有一名来自市级机关的老干部,因年度考核不过关而被解聘。

    “‘1+2’组合模式刚刚实行两年多,成效还显初步。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成果、继续深化,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赵勇表示,下一步,唐山将通过“1+2”组合的工作,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老区村、后进村培养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同期声

    孙 娟(乐亭县姜各庄镇庄东村医疗志愿者):

    “志愿者生活,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个乡风纯朴、感情诚挚的村庄。也许对我只是举手之劳,但在善良的村民眼里,却是他们最贴心的依靠、最可信的‘主心骨’。在这里,我有用不完的干劲、洒不完的热情。我愿成为这片热土永不言悔的耕耘者。”
 

    “1+2”的考核奖惩

    选聘的退休(提前离岗、二线)的党员干部,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奖励2000元,称职的奖励1000元。任职期满考核为优秀的另奖励3000元,称职的奖励2000元,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选聘大学毕业生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享受村班子副职绩效奖励工资;考核为不称职的解除聘用合同。

    工作实绩突出的选聘干部优先列入各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退休干部表彰对象。

    相关链接

    四川

    一村两名后备村干部

    四川省委近期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着力培养一支守信念、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除民族地区外,四川省普遍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方式选拔村党支部书记。

    四川注重引进人才,对本村没有适合人选的,直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建立联合党组织的,探索实行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实施“一村两名后备人才”计划,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两名村干部后备人才。  

    四川把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各县(市、区)委统一管理,调整村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后,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县(市、区)委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信息管理系统,对其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并纳入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赵蓟生)

    山西

    村干部“干好干坏不一样”

    为充分调动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山西探索实行岗位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的新办法,努力实现提高待遇与加强管理有机结合。

    山西省委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岗位报酬集中统一发放制度的通知》,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或农村人均纯收入两倍的水平确定报酬标准,将全省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报酬水平从年均4000元提高到7800元。统一建立银行个人账户,及时按标准发放岗位报酬。还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部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每人每月给予30元的专项补贴。

    山西把岗位报酬分为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两部分,基本报酬与日常表现挂钩,绩效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乡镇党委根据考核结果,按照优秀、称职、不称职3个等次确定绩效报酬发放标准,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李陶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