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磁县助推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见实效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李洪 崔海波 程金龙

    近年来,河北省磁县把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班子作为加强村官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建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65名大学生村官中,21名进入村两委班子,占32%,其中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9人,村党支部委员1人,村委会委员2人(兼职1人)。通过大学生村官进“班子”,为大学生成长进步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也为年底村“两委”换届储备了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长久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制度保障,为大学生“村官”参选铺路。为解决好“有为没有位”的问题,让大学生村官 “能干能留能有进步”。县委明确政策,积极引导,以制度保障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一是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参选村“两委”工作机制。制定了《大学生村官参选村“两委”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岗位设置、选举办法、激励引导等方面制定优惠鼓励政策,为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在制度上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增设参选职数。县委明确规定,对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经乡镇党委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后,可专门增设支部职数1名,增设职数不占原职数,有效规避了岗少人多的矛盾,为大学生村官参选创造了基础性条件。三是实行定位产生。增设的职数实行定位产生,不和其他参选人共同竞争,使自身能力素质和群众满意度成为参选大学生村官最终能否当选的决定性因素,避免了大学生村官因其他客观原因落选的情况,为大学生村官从“能够参选”最终“顺利当选”奠定了现实性基础。

  多岗锻炼,为大学生“村官”参选搭桥。从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全面成长的角度,磁县县委对大学生村官采取了“多岗锻炼”的工作措施,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搭建了平台。一是“多岗轮训”。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县级机关单位进行1-2个月的集中轮训,通过业务轮训、专题学习、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二是“择岗跟班”学习。将大学生村官统筹安排到县乡发改、农工、信访等一些与农村紧密相关的部门科室,进行跟班学习,跟班和轮训期间,不脱离所在村工作,落实1名带班责任人,有意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让他们主动参与承担一些急、难、重、险等工作。三是“设岗定责”。根据乡镇、村各种情况,在村设置了创业致富岗、建议收集岗、民事调解岗、扶贫帮困岗、信息传递岗、村务监督岗等7个岗位,大学生村官可结合自身特长和实际选择1—3个岗位,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实行公开承诺,把自己的任务、要达到的目标、承诺的事项、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制成《大学生村官岗位承诺书》,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通过多岗位锻炼,既发挥了大学生村官自身特长,又加快了他们成长步伐。

  培训帮带,为大学生“村官”参选架梯。县委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实行综合能力培养计划,从教育培训、结对帮带、创业扶持入手,着力提升他们综合能力。一是抓好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县乡干部学习超市、远程教育站点等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全面纳入整个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了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和网上培训等相关制度,切实提高了培训成效。二是实行结对帮带。 建立“4+1”帮带制度,即组织部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支部书记、优秀民营企业家联系大学生村官,围绕帮助“新增一个创业项目、打造一个工作亮点、培育一个一把手”,给予大学生村官帮扶和指导。三是提供创业扶持。通过实施项目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能扶持、配套设施扶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截至目前,共有17名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项目11个。南城乡东南城村大学生“村官”孔江平依托本村馒头加工传统,筹资10余万元,创办馒头加工协会,壮大了产业规模,有效地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政策激励,为大学生“村官”参选护航。县委坚持政治上给关心、学习工作上给条件、生活上给待遇,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一是生活保障上水平。县委对当选的村“两委”大学生村官在享受原工资待遇的基础上,给予1500—3000元的生活补贴,极大地调协了大学生村官参选村“两委”的积极性。二是政治荣誉强激励。各乡镇党委对一些工作实绩突出、发展有潜力、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直接纳入村“两委”主要领导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并列入全县人才信息库管理。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中已发展党员48名, 53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36名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8名当选县第十届党代表;15名被录用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是典型宣传。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选树力度,先后选树了磁州镇北来村申娜娜、讲武镇前港村张晓勇、光录镇左建强等一批在市、县有影响的典型,增强了大学生村官自豪感和荣誉感,为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