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支农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之路
梦开始的地方
王子峰家在道外区,是城里人儿。
两年前,他从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大学期间,学习好,入了党,离毕业还有半年的时候,他就收到了齐齐哈尔一家大型生态养殖基地的高薪聘请。后来,导师推荐他到沈阳一家国有药企,老总亲自面试后,破天荒让这个本科生直接进入企业研发部门,2年内可以带薪读研究生,7年内可以带薪读博士学位……
面对诸多优越的机会,他却放弃了。报名参加全省“三支一扶”计划,成了一名支农大学生。
这个决定,缘于2006年大学期间的一次下乡经历。即是他乡村梦开始的地方。
2006年夏天,王子峰和两名同学共同申报了名为《大庆市猪寄生虫病调查》的小星火计划课题研究项目,开始对养殖户走访调查,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农村,第一次接触农民。
“在农村走访调查的6个月中,我没有看到书本上所说的精心饲养、科学管理、现代集约化生产的养殖业,看到的只是以散养为主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大多数养殖户都在用土办法治疗动物疾病,感受到的是养殖者对科学养殖技术的匮乏和需求。”他在调查日记中写到。
“那段时间,心静不下来。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把所学的专业技术传授给养殖农户是责任和义务,那么发挥我们专业特长的地方就应该在农村。”此时,王子峰已决定,毕业后,发挥兽医学专长,在农村推广科学养殖技术。
梦想照进现实
来到团结镇后,王子峰被分配到镇里的农业畜牧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作为中心里唯一的专业对口本科生,每次深入农村,王子峰都会成为养殖户瞩目的焦点。时间一长,咨询的人越来越多,难题随之出现。一位养猪户问:“我家不想买现成的饲料,太贵,你是大学生,给弄个配方呗?”王子峰一下子蒙了,没等缓过神,另一个老乡又发问:“我想养狐狸,你上我家看看,院儿里能养多少?”
“问得我措手不及,感到有些难堪,尤其说我是大学生的时候。”通过这件事,王子峰体会到,虽然学的是动物医学,但对支农来说,应该是全面的,既包括动物疾病治疗,又应该包括农业种植,还应该包括畜牧养殖;既要了解猪、马、牛、羊,还要了解狐、貉、兔、貂。
老乡接二连三的“新问题”,将他拽回到田间地头、鸭舍猪圈中来,王子峰安下心来,从身边点滴小事学起,向中心的领导和身边同事请教,到村干部和有经验的养殖户家里学习,同村民一起探讨研究,遇到复杂难题,就翻阅各种资料,给母校的教授打电话咨询。
随着问题解决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成效,他逐步积累了丰富经验,工作也从被动解答问题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指导农民科学管理,成了全镇所辖10个行政村养殖户们眼中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他的梦想与现实交集。
新村官当有新作为
他不是团结镇里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却是第一个“最对路”的支农大学生。
2008年初,东风村一养殖户购进7头仔猪,喂养25天左右陆续发病、死亡,当地兽医无法治疗。
王小峰突然想到了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读硕士的同学,并请他的导师帮忙确诊后确定了用药方案,通过7天的治疗,剩余的仔猪全部存活,替养殖户挽回了几千元的经济损失。
村里人说,这小子路子挺野,厉害。
全镇的养殖户大都是以养殖为副业的农民,加上各村防疫员不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导致了疫苗在存放和免疫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免疫效果。一些养殖户还在用钢笔尖进行免疫时,他及时建议为各村发放刺种针。通过努力,各村的免疫工作基本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畜禽防病能力明显提高。
王子峰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撰写了调研报告上百篇。去年,他在《兽药市场指南》杂志发表了《附红细胞体病用药指南》的学术论文。
谈起在农村的生活,他不愿意过多渲染有多苦、多难,心里装满了收获。他开玩笑地说,总下村屯,身上带着一股鸭舍猪圈的味儿,自己习以为常了没觉得,身边人却避之不及。走进乡间,生活在朴实的老乡中,大学生“村官”有了一股子“乡村味道”,为此而失去的,为此而付出的,在这个小伙子心里,都不算什么。
大学生“村官”语录
时光荏苒,在基层服务的两年里,我把真诚和热情、知识和汗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以镇为“家”,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在朝夕相处中,我与周围的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支农服务在给了我成长、快乐和感动的同时,更让我懂得,每个人都有一枚属于自己最高的荣誉奖章,也许我平凡,但我绝不平庸,我愿把自己的热血无私地奉献给基层、献给农村,我更愿意在为农服务中实现人生无悔的追求。———摘自王子峰日记
- 哈工大优秀大学生下基层当助理“村官” (2008-07-25)
- 大学生村官的故事:改变于被改变 (2008-11-24)
- 硕士女村官刘方慧:汗水换来“好收成” (2009-02-25)
- 女大学生乡下当村官 孟梦:学到知识大有作为 (2009-04-17)
- 路就在自己脚下:黑龙江小村官成就大事业 (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