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于康宁:80后潮人村官网上卖山货
金秋9月,尚志市亚布力镇国光村洋溢着田园的宁静与祥和,一个年轻人站在国光村头的一处高岗上,眺望着绿色木耳、蘑菇养殖场,脸上露出一丝幸福的喜悦,他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年仅25岁的大学生村官于康宁。
新潮的黑框眼镜,俊朗的外型,言谈中的自信,让这位80后村官于康宁显得非常“有型”。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两年来,他已经爱上了这份村官的工作,喜欢上了这里的村民,也喜欢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
大学生,村官,村里山珍养殖场的技术员、销售员、场长,这些看似“矛盾错位”的身份,集中在于康宁一人身上。
经过层层审核,2009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于康宁当选为尚志市亚布力镇国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刚到国光村,于康宁和村民沟通时经常遭遇尴尬:讲大声了会被人骂,讲小声了没人理。村书记徐德云给他支了个招:说大道理没用,要学会村民的“话”,用心沟通。此后,于康宁一点一滴从头学起,逐渐在村里站稳了脚。
为了帮当地农民致富,于康宁帮助他们建起了多个木耳养殖园,并主动承担了技术和销售业务。刚开始,他对此毫无头绪,看着村民们种植的木耳蘑菇卖不出去,于康宁没少着急上火。因为平时爱玩博客、微博,看到上面的广告,于康宁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在网上卖山货呢?他迅速创建了多个论坛和QQ群,开起了网店,在网上吆喝起了来。
刚开始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毛头小子,刚毕业的学生能有什么本领,在电脑上就能把我们的木耳、蘑菇给卖出去?”直到有一天,从上海来了两个客商,交了大笔定金,并准备批量订购木耳等山产品时,村民们才终于服气了,很多人开始主动来找于康宁,请他帮忙在网上卖山货。
“大学生村官,就是不一样,以往村民犯难的事,小于一件一件都给我们解决了。”村民杨克勤说。“听说我背了10万元外债,今年又贷款种植黑木耳后,小于说‘你的木耳我全包了,我帮你销售,准保卖上好价钱!’”开始他也有点将信将疑,去年8月份,于康宁帮他销售木耳2000多斤,增收效益达2万余元,杨克勤高兴地说:“小于村官脑子活,真把我的黑木耳卖上好价钱了!我得感谢他!”
“小于可是个大忙人。”村民们都说。的确,从修路筑桥、人口普查、综治维稳,到计划生育、办理新型合作医疗等宣传和落实工作,处处都要忙。在去年办理新农村医疗合作期间,于康宁得知村里的五保户郑大爷患有多年风湿,腿脚行动不便,他主动登门拜访,为郑大爷办理了新农村医疗保险并买来了牛奶等营养品。郑大爷激动地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争取在农村扎根,农村需要你这样的好干部。”这是村民发自内心对大学生“村官”的高度肯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康宁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把书本知识活学活用的应用在实践中,村两委有了他的协助配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农村是个广阔的舞台,你们大学生学历高,知识广,脑子活,在新农村这个舞台上,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大有作为。”2010年6月5日尚志市副市长邢世强来到国光村,高度肯定了于康宁的工作。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渐渐看到,于康宁这位大学生村官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给村里办实事的。“小于书记”的称呼,是两年来村民对他的由衷赞誉。
走在尚志市亚布力镇国光村的小巷内,于康宁不时和村民热情地打招呼。两年时间内,这位曾经放弃在国企优越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大学生村官,已经融入了这个小山村。“我不想做一个过客。”于康宁说。
□记者 毕诗春 文/摄
又来订单了,赶快装箱发快递!
-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康茁:扎根基层服务三农 (2011-08-11)
- 大学生村官于康宁移动互联梦想:微博开销路 (2011-10-19)
- 黑龙江省女大学生村官佟丽:模范村的副书记 (2012-04-18)
-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演艺青春舞台剧 (2012-05-08)
- 黑龙江大学生村官王淑媛青春在黑土地上闪光 (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