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在中牟县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
◆ 中牟县委书记崔绍营在征求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 风景秀丽的雁鸣湖。
◆ 城区建设一角
题 记
中牟县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和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工作部署,立足实际,加压驱动,抓点带面,分类指导,努力形成建设一批、后备一批,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7个重点示范村和100个整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生产生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金秋时节,中牟大地到处呈现出丰收与和谐的景象。时近中午,郑州市新农村建设考察团一来到刁家乡石灰窑村时,被眼前的变化惊呆了。一年前,这个村还没有像样的街道,房前屋后杂物、垃圾随处可见,如今扩建的入村道路成了景观路,整个村落街道宽敞,墙体粉刷一新,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农户家中窗明几净,一池四改配套完善。“我们亲身感受了这种变化,真的很震撼、很激动人心。”考察团发出了不绝于耳的赞叹。
这,其实只是中牟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多策并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参与到这一伟大实践中来,破解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中牟县委书记崔绍营介绍说。截止到9月底,中牟县新农村建设7个示范村和100个整治村,直接投入建设资金1500万元,拉动相关资金投入1亿多元,激发了全县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和谐稳固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营造全民参与意识
中牟县是一个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县,全县共有422个行政村。由于县域面积宽广,县南县北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别明显,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尽相同。“啥叫新农村,咋建新农村?”建设之初,在郑庵镇台前村,村民说起新农村建设懵懵懂懂,不甚了解。有的说:“新农村对老百姓有啥好处,到头来还是一阵风。”还有的说:“俺们这穷村子,不能跟富裕的地方比,没钱没物没啥搞头。”诸如此类的想法,在不少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如何使人民群众更新观念,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让村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更有效地解决那些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成了中牟县最为紧迫、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今年伊始,中牟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的中牟县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先后十多次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会和新农村建设推进会,研究制定出详细并富有操作性的措施,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乡镇和乡镇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并在市派驻1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基础上,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156名干部组成52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乡村开展工作。
“政府解难题,干部蹲村里,建设新农村,群众得实惠。”这是狼城岗镇瓦坡村村民常挂嘴边的话。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分成10个组一起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发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195条,发放各类宣传单1700余份,并与村民签订《新农村建设协议书》、《庭院改建通知书》和《墙面整治、门楼改造责任书》等有关协议,营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广大村民积极配合,踊跃参与。村民李新刚去年新建了院墙,整修了大门,在这次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村道需要拓宽,正好从他家的院墙和大门经过,他二话没说,主动让出2米多,并雇来铲车进行了拆除。像李新刚这样服从大局,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例子,全村有40多家。
郑庵镇台前村充分认识到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了支部书记联动党员、村主任联动群众代表、党员和群众代表联动农户的三级联动网络,做到了宣传发动不留盲点。驻村帮扶工作队全体成员专职专责,吃住在村里,并组织村民分批到漯河市南街村、新乡市西辛庄村和本县的刘集镇徐庄村、官渡镇十里铺村等示范村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从思想层面上解决了认识不清、信心不足的问题,激发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刁家乡石灰窑村通过学习考察,让群众现场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村民自愿签署新农村建设协议书达到100%,在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时,全村群众自觉清理道路两侧零乱树木3000多棵,移出杂物5000多方,拆除临时棚架设施200多处,没有一户群众向村委会提出赔偿,没有一人阻挠清障。
依托载体,宣传发动,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武器。在中牟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现场,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动员会、现场推进会、巡回观摩会和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讨论,外出参观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循序渐进的引导,潜移默化的宣传,群众的思想观念变了,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由“逼着干”到“争着干”。据悉,全县7个示范村2878家农户,全部与村委会签订了新农村建设协议书。
建立健全机制,
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抓点带面,全力推进,力争用10到15年的时间,使全市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中牟县委、县政府结合县域实际,针对422个行政村的地域分布和条件差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不大拆大建、不大包大揽,突出重点,精心制定规划方案,明确了今年7个重点示范村和100个整治村的目标和任务,规定了各个时段的建设重点和工程进度。
“中牟县经济还相对薄弱,地域差别较大,新农村建设还有一定难度。在布局设点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示范村类型多种多样,把城郊村、农业村、条件好的村、基础差的村、人口密集的大村和居住分散的小村统筹考虑,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中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亚民介绍说。
突出重点,强化责任。中牟县把示范村、整治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培训、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要求每个乡镇突出抓好1~2个重点整治村,把效果明显的整治村列入下年度示范村的建设范围。今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对重点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项目进行奖补。示范村经验收合格,市里原则上对每个村奖补100万元,县里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奖补;重点整治村经验收合格后,县财政对每个村给予不低于10万元的奖补。同时,他们还列支50万元加快“一村一品”的发展,列支60万元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科学论证,规划先行。为了防止和避免在新农村建设中“一轰而上”和“盲目重复”的弊端,他们根据各村实际,采取多种措施,要求示范村和整治村制定科学的村庄规划,对新建房屋统一限高,探索“搬新拆旧”等多种模式,力争建设规格不落伍。坚持村庄建设与主导产业同步发展,改变“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发展”的倾向,7个示范村制定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100个整治村也拿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规划。
创新方式,大胆探索。刁家乡石灰窑村,四周是沙岗薄地,该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他们立足实际,采取群众投资,政府贴息的措施,乡财政专门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贷款贴息,对群众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拉动村民12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有效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压力,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白沙镇白沙村、九龙镇八里湾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工业园区的发展扩张,驻村企业星罗棋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采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村企实现共建共赢、市场化招标运作的模式,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热情空前高涨。
中牟县农业局局长、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曹西平说:“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做法,不可能一蹴而就,既不大拆大建,也不大包大揽,这是村民自己的事情,要让村民自己办,在不断增加造血功能的情况下,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不拘一格、不走形式,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中牟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大农村的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修路的力度,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他们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办起,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群众多年来饮水难、行路难等一系列问题,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刁家乡石灰窑村孤寡老人陈发水,今年76岁,看到村民满腔热情地投入村容整治的情景时,主动拿出多年积蓄的3000元钱,让村里帮忙整理院落,粉刷墙体。村民张建成,在村口的十字路附近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加工厂,从事花生、玉米的加工生意,每到旺季,机声隆隆, 生意兴旺,一年收入5万多元,小日子过得很红火。当听说村里拓宽十字路街道时,他二话没说,立马拆除了厂房,没有向村里提出任何赔偿和补助。“没有坚强的组织保证,思想认识也不能统一到位,什么事情也难以办成。老百姓从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跟着党和政府有盼头、有奔头!”刁家乡党委书记樊守峰如是说。
放手发动群众,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正确理解、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中牟县新农村建设最为鲜明的特点。狼城岗镇瓦坡村,是中牟县北部唯一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2600多口人,30多个姓氏,人们思想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村里原来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村民宅基地大小不一,基础薄弱,公共设施陈旧,新农村建设工程量大、困难多。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大会宣传小会讲,每家每户征求意见,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在庭院改造、街道拓宽、村容整治中,大家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绳,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来到这里参观的人们都说,瓦坡村的农民主体意识强,表现出了新农村、新农民应有的风范。
“一村一策”亮点纷呈,不搞“一刀切”,是中牟县新农村建设又一显著特点。今年的7个重点示范村,从县南到县北,每个示范村各有千秋。狼城岗镇瓦坡村有2600多口人,韩寺镇徐庄村只有400多口人;姚家乡罗宋村、刁家乡石灰窑村、郑庵镇台前村的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九龙镇八里湾村的群众大都在驻村企业务工;有的村基础较差,有的村条件较好。白沙镇白沙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采取社区建设的模式,进行村庄规划和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共建美好家园,
赢得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给农村带来了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关键在于促进了老百姓思想观念的变革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中牟县县长马锁文感慨地说。
——新农村建设催生新制度。在中牟县7个重点示范村和100个整治村,他们在现行的镇、村、组三级管理架构的基础上,延伸村级管理链条,发展民主管理触角,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实行一户一法人、十户一联合,使村级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紧密型管理方式——农村家庭法人代表制度和法人联户代表制度。“这项制度实施以来,村民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村级民主管理程序更加规范,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成为破解农村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的‘金钥匙’。”中牟县委书记崔绍营认为,这一制度是农村民主管理的一项创新,也是维护农民权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有效探索,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截至目前,中牟县累计完成投资14234.69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由于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无一笔开支受到群众质疑。
——新农村建设延伸新产业。中牟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强化生产发展的支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特色乡镇”,7个示范村产业亮点纷呈。郑庵镇台前村规划建设以林业、花卉为主导产业的林业生态村;刁家乡石灰窑村在村头划出100亩地建设生态养殖小区,自愿签约入驻项目区的农户达到200多家,改变了养鸡、养猪在家散养的习惯;姚家乡罗宋村规划建设占地100亩的高效日光温室西瓜生产示范区,采取6膜覆盖,使西瓜上市时间再提前10~20天,可使西瓜平均售价每斤再提高0.4~0.5元,平均每亩增收3500多元;狼城岗镇瓦坡村已经建成了1000亩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种植的广州芥蓝40天一茬,每茬平均每亩收入6000元左右,每年可种植7~8茬,一年平均每亩收入将近5万元。
——新农村建设亮化新村庄。官渡镇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刘庆霞,望着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楼,不断发出赞叹声:“以前只在电视新闻里见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我们身边就有,真没想到,在这里工作生活成了一种享受。”该村建立完善了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村里抽出专人清扫卫生,定期打扫、定期清运、集中填埋。刁家乡石灰窑村强化村民卫生意识教育,并组建保洁队伍,配备垃圾清运工具,建立垃圾中转站,切实解决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砖石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的问题,确保了村内环境长期整洁干净。九龙镇八里湾村按照统一模式进行旧村改造,每户村民补助2万元,建造整齐划一的二层楼房,镇里还专门投资修路、引水,绿化美化村庄,全部村民家家住上二层楼,人人喝上安全水。“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漂亮的楼房!”66岁的村民李中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指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二层楼激动地说。
——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中牟县建立健全了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列支专项资金,明确目标任务,严格督查考核。今年,县财政列支专项创业及就业培训基金500万元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乡镇也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工作。狼城岗镇拿出16.5万元为农民培训中心配置了桌椅等设施,白沙镇设立了200万元农民培训专项基金,农业局争取中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资金82.5万元和“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75万元,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在培训模式上,该县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形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效果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标准,推动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的转化。近两年,该县先后组织各类技术培训4500多场次,培训农民16.8万多人,各类乡土人才4.8万人,有绿色证书的“执照农民”1.7万人,1500多名种植、养殖能手被外地高薪聘为技术顾问,一大批能自富、敢带富的“土专家”、“田秀才”有了用武之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营造新生活。“过去做饭满屋烟,满面灰尘泪不干;如今做饭拧开关,只闻饭香不见烟。”村民陈少有说,早在两年前,村内敞口式粪坑随处可见,鸡鸭放养,猪圈鸡舍搭建在房前屋后,秸秆乱堆乱放,杂草丛生,晴天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蚊虫苍蝇满街飞。全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并进行一池四改,厕所、猪圈与沼气池相连,人畜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干干净净,闻不到一点异味。这个140户人家的村子,有120多户建成了沼气池,抱柴做饭、烟熏火燎的情景已成追忆。“2010年之前,力争让中牟7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该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新农村建设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告别了脏乱差,环境变靓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改变。
——新农村建设带来新风尚。中牟县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注重文化建设,新修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建设了文化大院,配备了健身器材,并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各项评选活动,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他们还在全县开展“演百场曲艺、放千场电影、送万册图书”活动,年内放映100场以新农村建设为题材创作的曲艺节目和1000场优秀电影故事片,赠送10000册优秀图书。县城新世纪广场开展的周末电影广场活动,城关镇民主街村社区文化广场每周四举办戏迷擂台赛,西街村和东关村社区文化广场每周五、周六村民自发组织周末娱乐日活动,吸引周边乡镇、县市群众的广泛参与。白沙镇白沙村舞龙队、盘鼓队、秧歌队、老年迪斯科等文艺队伍,每逢节假日进行演出,舞龙队还在郑州市农民文化艺术节上获得金奖。刘集镇徐庄村盘鼓队、八岗乡八岗村腰鼓队和民间艺术表演队,把曲艺、评书等民间文化整理出来,利用农闲时节自编自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关注民生,培育民智、增强民力,塑造新型农民,在中牟形成了共识。如今,全县活跃在中牟农村的文艺队伍有550多个,常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群众达到15000多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 河南虞城大杨集镇加强信访稳定工作见成效 (2007-11-10)
- 河南驻马店汝南县百名大学生机关干部当“村官” (2008-01-06)
- 果园乡李家村:党建助推经济腾飞 (2008-05-11)
- 大学生进村十个月“村官”当得咋样 (2008-06-15)
- 河南商丘睢阳区千名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4+2”工作法 (200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