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市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搭桥铺路”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胡恩中
去年以来,湖北省丹江口市先后接纳了24名大学生“村官”,为切实做好选聘生的传、帮、带工作,该市围绕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服务和培养,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桥铺路,确保他们“下得去”、“扎得住”、“干得好”。
政治上关怀,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一是健全目标责任机制。组建了组织、人事、财政、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督促指导镇、村两级自觉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服务。二是建立了领导联系走访制度。市委书记、市长、组织部长和所在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各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并定期前往各联系点走访慰问大学生“村官”,及时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予以帮助解决。近期,又积极开展了大学生村官“交心谈心”活动,市委组织部领导及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办党委主要领导,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心谈话,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观念,克服畏难情绪,指导他们明确工作思路,争创工作佳绩。三是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制定了《丹江口市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管理目标责任制、工作汇报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六项管理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组织委员为具体责任人。同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保证了工作开展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生活上关心,确保大学生村官“扎得住”。一是认真做好安置,让大学生村官“舒心”。按照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原则,统一将他们安置到公路沿线、工作基础好较好的村。同时,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岗位特点、家庭住址、个人意愿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实际,遵循“因村选人,因人定村”原则,法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安排在矛盾比较复杂的村;农口专业的大学生安排在种植养殖专业村等,实现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志愿意向、专长与各村实际需要的有机结合。二是精心安排住宿,让大学生村官“贴心”。按照一间房、一张床、一套办公桌椅、一副灶具、一辆自行车的“五个一”标准,由乡镇、村承担相关费用,精心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并配备日常生活用品,为选聘生提供一个优越、便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三是全面落实待遇,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及时确定了大学生“村官”生活补助标准,建立了财政国库收付专用账户,为他们统一办理了银行卡,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助,确保他们的待遇不挪作他用,促使他们真正安下心来。同时,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交流群,开通了热线电话,并在中秋、元旦等节假日之际,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使他们真正感受组织的关心关怀。
工作上关注,引导大学生村官“干得好”。一是强化培训。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将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融为一体教育培训。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之前,邀请部分选派干部与他们座谈,从融入、成长、解惑等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入门。近期,又安排大学生“村官”与该市第十期青干班学员联谊,到部分选派村学习观摩,围绕“怎么做农村工作,我到农村学什么”主题,指导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二是专人帮带。大学生“村官”所在的村都安排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对一”负责他们的“传、帮、带”工作,引导大学生村官从日常值班、参加村级会议、整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等做起,并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疙瘩”,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掌握农村工作方法。三是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分任务,明确具体的分管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两委”决策,让他们想干事、有事干,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基层广阔的天地中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全市24名大学生“村官”在各级媒体报送信息100余条,仲维琴等6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顺利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化鸡沟村大学生“村官”王秋硕借助成功申请“扬帆计划”资金,带领5—7名农民栽培袋料香菇15000袋,年可产2.6万公斤食用菌,创收4.8万元。(胡恩中 胡道菊 姚磊)
政治上关怀,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一是健全目标责任机制。组建了组织、人事、财政、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督促指导镇、村两级自觉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服务。二是建立了领导联系走访制度。市委书记、市长、组织部长和所在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各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并定期前往各联系点走访慰问大学生“村官”,及时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予以帮助解决。近期,又积极开展了大学生村官“交心谈心”活动,市委组织部领导及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办党委主要领导,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心谈话,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观念,克服畏难情绪,指导他们明确工作思路,争创工作佳绩。三是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制定了《丹江口市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管理目标责任制、工作汇报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六项管理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组织委员为具体责任人。同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保证了工作开展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生活上关心,确保大学生村官“扎得住”。一是认真做好安置,让大学生村官“舒心”。按照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原则,统一将他们安置到公路沿线、工作基础好较好的村。同时,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岗位特点、家庭住址、个人意愿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实际,遵循“因村选人,因人定村”原则,法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安排在矛盾比较复杂的村;农口专业的大学生安排在种植养殖专业村等,实现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志愿意向、专长与各村实际需要的有机结合。二是精心安排住宿,让大学生村官“贴心”。按照一间房、一张床、一套办公桌椅、一副灶具、一辆自行车的“五个一”标准,由乡镇、村承担相关费用,精心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并配备日常生活用品,为选聘生提供一个优越、便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三是全面落实待遇,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及时确定了大学生“村官”生活补助标准,建立了财政国库收付专用账户,为他们统一办理了银行卡,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助,确保他们的待遇不挪作他用,促使他们真正安下心来。同时,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交流群,开通了热线电话,并在中秋、元旦等节假日之际,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使他们真正感受组织的关心关怀。
工作上关注,引导大学生村官“干得好”。一是强化培训。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将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融为一体教育培训。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之前,邀请部分选派干部与他们座谈,从融入、成长、解惑等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入门。近期,又安排大学生“村官”与该市第十期青干班学员联谊,到部分选派村学习观摩,围绕“怎么做农村工作,我到农村学什么”主题,指导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二是专人帮带。大学生“村官”所在的村都安排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对一”负责他们的“传、帮、带”工作,引导大学生村官从日常值班、参加村级会议、整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等做起,并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疙瘩”,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掌握农村工作方法。三是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分任务,明确具体的分管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两委”决策,让他们想干事、有事干,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基层广阔的天地中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全市24名大学生“村官”在各级媒体报送信息100余条,仲维琴等6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顺利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化鸡沟村大学生“村官”王秋硕借助成功申请“扬帆计划”资金,带领5—7名农民栽培袋料香菇15000袋,年可产2.6万公斤食用菌,创收4.8万元。(胡恩中 胡道菊 姚磊)
延伸阅读:
- 湖北公务员考试将给大学生村官“留位子” (2009-06-12)
- 湖北关沮乡五项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成长平台 (2008-11-11)
- 团竹溪县委走访慰问大学生村官 (2008-12-04)
- 湖北恩施大学生村官吴长毅:初露锋芒 (2008-12-13)
-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落实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 (2008-12-22)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