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大学生村官开创"村官+党员+农户+基地"致富新模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守锦 …
村官+党员=携手演奏“领富曲”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是该区大学生村官们的共识。该区堪有水产养殖之乡、意杨之乡和酒都花乡之称,水多、林多、粮多、草多。针对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该区屠园乡谢庄村大学生村官邱德智常想,如何将农作物秸秆资源以及丰富的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增加村民们的生活收入?经过反复调研和外出取经,邱德智认定养牛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的创业项目。于是,他从父母那里借来2.5万元,与村里老党员、养牛户夏前凯一起联手搞起了肉牛养殖。邱德智利用网络优势,搜集科学养牛知识。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收购农户割来的青草,再搭配当地廉价酒糟,既改牛胃口,又让牛爱吃、多吃,使牛营养丰富并快速增肥长膘。目前,村官邱德智与党员夏前凯养牛上了规模。从初期2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62头。为发动群众多养牛,邱德智还组织村民到他养牛场观摩,向村民宣讲养牛市场前景,介绍养牛经验,细算养牛经济效益。榜样的力量带动了村民的“养牛热”。在村官邱德智与党员夏前凯的带领下,截至7月底,仅该区屠园乡谢庄村就已发展肉牛养殖户16家。
村官+农户=结对踏上“致富路”
该区屠园乡陈海村农户朱克平,很久以前就搞起了肉鸡养殖,因资金不足,一直没能做大做强养鸡业。去年,到该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付晶晶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蔡冬至、刘芳、孙微等10名大学生村官联合出资4万元,与农户朱克平结成致富对子,帮助朱克平扩大养殖规模。在养殖肉鸡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们买来多本肉鸡养殖专业书籍,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不断积累养鸡经验。同时,坚持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鸡场学习交流,探讨养殖的新技术新方法。尽管鸡舍内的味道不堪入鼻,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亲自给小鸡们上饲料、喂水、清除粪便。在村官们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呵护下,不到6个月的时间,饲养肉鸡已达1.2万只,养鸡场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平时,他们还主动深入到各自村组调研,纷纷与本村组养鸡户结成技术对子,实施技术指导,提供技术信息,帮助扩大规模。今年5月,他们依托大户力量,整合零散养鸡户资源,在该区率先成立了屠园乡“村官+农户”养鸡合作社,实现了村官与农户结对踏上致富路的梦想,还为该区做大做强养鸡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
村官+基地=抱团念活“快富经”
“全乡6万亩农田没有像样的蔬菜基地,村民吃菜全靠外地‘进口’,怎么行?我是学生物科学的,要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科学种田中去。从目前菜苗长势来看,我们的蔬菜园一定能成功,亩增收入3000元没问题。”说起当初怎么想到种植大棚蔬菜时,发起人刘蜀这样自信地说。原来,今年年初时,在乡村两级主要领导的帮助下,刘蜀等6名大学生村官抱起团来,租下该区屠园乡陈海村张陆组6.2亩农田,自掏腰包共同筹集资金6.5万元,建起了屠园乡大棚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在整地、搭棚、播种、除草等具体工作上,大学生村官们始终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肩作战”。 该区屠园乡陈海村张陆组村民毕宜军看着示范基地里长得水灵、长势喜人的青椒、青菜、芹菜等蔬菜时,也想搞自己的蔬菜园。他说:“有大学生村官给俺们带头、示范,俺们致富、快富有信心。”
如今,面对眼前一栋栋简易大棚,一排排平整菜畦,当地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无不交口称赞:“这群年轻的大学生村官,真是好样的!”(蒋守锦 梁前荣)
延伸阅读:
- 江苏淮安 大学生村官应是基层体育人才 (2009-06-16)
- 江苏省铜山县:大学生村官可考副科级 (2009-06-17)
- 江苏省泰州市462名大学生“村官”公示 (2009-06-17)
- 华西村大学生村官:唱响建设新农村的青春之歌 (2008-05-20)
- “一村一品”创业宣讲团受欢迎 (2008-06-04)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