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干部石光富:脚踏实地 不辱使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cheorg

  脚踏实地 不辱使命

  ——如皋市吴窑镇大学生村干部石光富同志事迹材料

  如皋市委组织部

  石光富同志是我市首批分至吴窑镇的大学生村干部之一,一年来,他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深入农村基层,凝心聚力,带领一班人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造福了当地老百姓。

  “干一行,爱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是他做人的准则,在部队工作时如此,在农村基层工作上也是如此。自从被分到黄石社区任职后,他就牢记使命,全力发展经济,倾心为民服务。去年10月份在协助招商引资工作中,他充分利用在浙江当兵的优势,摸准温州客商的脾气特点,重点介绍了当地的交通、民情、治安等投资环境,给他们做了完整的投资收益评估报告,吸引了温州客商的进一步洽谈。在反反复复与温州客商的联系和沟通中,他不厌其烦,耐心细致,最终促成了项目的签订落户,由此也得到了其他村干部的赞赏和信任。

  在参与处理社区九组一户的邻里界址纠纷的矛盾中,他多次上门做三个农户的思想工作,待三方都让步后,他又带领村民代表和相关的村干部,拿起铁锹清理邻里碎砖,将双方的杂树杂草一次性清理完毕,彻底解决了三户沉积多年的矛盾,树立了年轻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做一件,成一件”

  “抓工作不落实等于零,抓落实不检查也等于零”。这是刚刚调到沈甸村任党总支书记的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提起沈甸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皱起眉头,村级债务累累、矛盾重重……刚到任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下身子、沉下心来,拜访全村所有的老干部,走访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察看了全村每一条道路,了解了全村的经济状况,收集了多方面的一手资料,做到了村里的村情、民情和实情了然于心。针对了解到的情况,他率先垂范,从改变基层干部作风做起,坚持每日点到,每日布置任务,每日检查落实情况,做到事事有人做、件件有着落。同时,他还制定了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结合镇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各基层干部分别签订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把薪酬与工作的好差直接挂钩。做到了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奖惩激励工作,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今年上半年,在全市推广的农作物政策性保险的任务中,有一家农户,怎么也不相信政府会给予补贴,总认为这是“骗人的”商业保险。得知这个情况后,石光富带领分组干部和业务人员亲自上门做工作,给农户带去了红头文件,仔细分析了前因后果,耐心地做了详细的解释。第二天一大早,农户还没起床,他就早早地带领业务人员在门外等候,最后农户笑着说:“真没想到石书记这么实在!”就这样,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全村顺利完成了农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

  “勇创新,办实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是他评判工作的主要标准。对于农村工作,尤其是对于这样落后村的工作更是需要有改革的勇气,创新的思路。上任伊始,石光富就遇到了原沈天村当地村民们“心病”。原来沈天村东与郭园镇交界、南与石庄镇接壤,因地处偏僻,多年来一直没有修路,每逢刮风下雨,村民们只能“望路兴叹”,他得知后,在村里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主动拿出了1000元钱交到村民代表手里,硬着头皮主动与企业和当地能人沟通,请他们帮助支持,共筹到了5000元现金。去年底把路面修整完毕,完成了老百姓多年的心愿。

  村里要发展没有资金不行,在这样的一个“穷村”如何来化解矛盾、组织资金也成了当务之急。春节期间,他带领一班人,走上跑下,走东串西,吸引能人返乡创业,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出资出力。为了更好地有资金为老百姓做实事,他还创新思路组织一帮人认真清理村里原有的固定资产,盘活存量资产,通过重新发包或者增加租金的方式想方设法增加财源,增加为民服务的资本。

  如今在沈甸村老百姓的心中,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大学生小石”,而代之以“小石书记”。老百姓遇到难题,第一反应就是“找石书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