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大学生村官拜上"民师" 重温"3+x"

来源:常州日报 作者:杨小旭谈…
    8月31日,金坛市委组织部开展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干部“‘民师’带‘高徒’、共建新农村”交流互动活动,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的精彩对话不时赢得阵阵掌声。这一天,24名省委组织部选聘到金坛市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们不仅拜上了“民师”,还重温“3+X”——不是当年高考的“应试之举”,而是他们共同期盼的“实践之旅”。

    “请问闸口村殷书记,怎么才能当好村干部?”

    “很简单,把‘心’放在村里。通俗地讲,就是发大水时不往自家跑,上班时不往自家地里钻,吃饭时不往老百姓家里蹭。”

    “我是白龙荡村党总支书记李亚东,我想问一下村主任助理王丽颖,你将如何完成从校门到‘农门’的转变?”

    “‘心’随‘师’动,借助‘民师’带‘高徒’新平台,多拜师,拜‘民师’;‘心’ 随‘民’动,投身新农村建设大舞台,多访农户,多跑地头……”

    据金坛市委组织部长安春燕介绍,从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7月21日正式走马上任以来,组织部的同志先后到24个村深入走访调研后发现,大学生村干部很想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吃苦精神好,但工作中却往往感到“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拜师学艺”成为他们跨进“农门”后的第一愿望。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坛市推出了大学生村干部“3+X”培养管理模式,“3”即市委市政府、镇党委政府、村级党组织三级联动;“X”即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人才、企业经营能手、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等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创业帮带型、致富帮带型、科技帮带型、维稳帮带型等帮带对子,帮带大学生“村官”创新观念、创新工作、创业创优,坚定他们在农村基层建功立业的志向,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由金坛市委组织部统筹资源,共同为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舞台上尽快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共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参与村里各项事务中,努力当好宣传政策的解说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科技致富的指导员、带动致富的示范员、对外联络的信息员。

    新担任金城镇南戴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大学生许甘阳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以“民众”为师,学会换位思考,先当一个好的农民,夯实群众基础;以“民官”为师,向他们学习工作中的操作技巧,处世的方法;以“民事”为师,在不断发生的民事中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民策”为师,参透党和政府政策文件,并与本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争取能够早日出师,成为一个优秀的“村官”……

    据悉,自1997年以来,金坛市就积极探索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先后公开选拔大学生4个批次共计59人,已有10余人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或进入公务员队伍。为形成对大学生村干部多层次、多元化、广覆盖的管理体系,金坛市委和市委组织部还将建立健全《关于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的意见》、《金坛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和大学生村干部“3+X”培养管理方案等,在公开选拔、任职聘用、编制管理、生活保障、教育培训、培养使用等方面为大学生任职畅通了全方位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