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大学生村官 到老百姓心中找位置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两年多来,盱眙县共有40余名大学生走上经济薄弱村的村官岗位,他们思维活跃、敢闯敢冒、无私奉献,把农村当成了接近百姓的平台、展示才能的舞台、记录成功的奖台,得到了干群首肯。

  扑下身子,到老百姓心中找位置

  以前,旧铺镇人民村徐大娘家的狗见到蒋溢峰便不停地吼叫,显得很不友好。如今,这条狗再见到蒋溢峰便直摇尾巴。村支书赵玉林调侃到,村里的狗见到大学生村干部来了以特有的方式在欢迎,说明大学生村干部与村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2007年11月,大学生蒋溢峰到人民村任主任助理。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冒雨到村最困难户徐大娘的家。一个儿子瘫痪,一个儿子还没有结婚,全家住在30平方米左右的土堆房里,所有的土墙上都裂开了很大的缝隙。此情此景刺痛了蒋溢峰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迅速把徐大娘的住房补助款落实到位。次日一大早,蒋溢峰便奔走于镇民政等相关部门,邀请人员实地考察,确定补助款。两个月后,徐大娘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三间瓦房。如今,徐大娘的二儿子也娶了媳妇。朴素的徐大娘端来煮好的鸡蛋送给蒋溢峰,被他婉言拒绝了。蒋溢峰感慨地说:“只有把自己的心贴上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彼此心灵的跳动。”

  淮河镇腰滩村主任助理魏丰刚到任,就紧急投入到抗洪一线中,白天和老百姓一起打木桩,运土,搬沙袋。当深夜来临,老百姓进入睡梦中时,魏丰和村干部打着手电筒在堤坝上巡查。抗洪结束后,魏丰每天走访农户,与村民、老党员们交流,认识到村子要富裕,必须搞好水利。于是,魏丰跑市县扶贫办、农工部等部门多方争取资金,推动了村水利建设,

  村防洪排涝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做好样子,在“双带双强”追求中成长

  经济薄弱村之所以弱,关键就弱在发展思路上,大学生村官要找准经济薄弱的症结和改变落后的突破口,利用好本村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带头创业闯市场,才能成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村干部。

  “我要把村官这份事业当作首选事业来经营。”这是桂五镇藕塘村党支部副书记韩恒年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独特见解。“一开始老百姓不买你的账,不能轻易地把钱朝你宣传的项目上投。”韩恒年决定自己先干起来。去年7月,他多方筹措资金办起了野鸭养殖场,并住在养殖棚里细心看护。通过网上求教、联系朋友和潜心钻研,逐步解决了饲养过程中的问题。他看到村民对养殖场效益产生兴趣时,抓住时机向他们宣传道:2000只野鸭子每天进食300-400斤水稻,养殖周期为4-5个月,年可养殖2季,长成后平均每只可达2斤左右,市场价为80-100元/只,效益怎样一算便知道。韩恒年计划用2到3年时间完善配套产业,走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结构模式,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

  该县大学生村官在改变着村民观念的同时,也激发了村级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呈现出比干劲、比能力、比项目的生动局面。有1186名村民和村干部在他们的帮助或带动下领办、参办了致富项目。

  摆正位子,在平凡岗位上发光

  淮河镇大洲村村官王玮至今还记得,他刚来农村时,镇长就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农村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难度较大,任何时候都要充满激情,有时你会发现,仿佛一个有力的重拳打进棉花包里一样,无法用上劲,所以‘磨’功也很重要。”他在大学学的是法律,当了村官后发现专业背景为自己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少便捷,他总是带着微笑、耐着性子与群众一一解释、沟通、协调,他用很普通、直白的语言风格解释要点,村民乐于接受。村民们赞叹道,有了真金才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

  淮河镇城根村党支部副书记陶丽霞,利用所学城市规划专业特长,积极协助镇里开展集镇建设规划设计,解决了镇里规划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

  穆店乡莲塘村主任助理徐欢欢,利用所学计算机专业特长,为村里完善农产品销售网页,在网上发布草鸡销售信息,使该村的草鸡销售日趋紧俏。

  穆店乡范楼村主任助理薛俊看准温氏养鸡发展前景,制定规模养殖的可行性报告,建议村“两委”发动群众,走规模养殖的路子,并通过多方面努力,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为该村新建了两个标准化养鸡大棚40间,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养鸡行列。

  该县县委书记蔡敦成说:“大学生村干部能不能留得住,能不能和村民处得来,能不能把事情干得好,关键看是否关注民生、发展经济”。令人欣慰的是,两年来,盱眙的大学生村官们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了,40多个经济薄弱村年底80%村集体经济可望超5万元。(石平洋 张承东 刘凯 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