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蒋明明:激情在创业中迸发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蒋明明

 

   我叫蒋明明,08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经省委组织部选聘来到王沟镇苗城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已一年多了,这段时间过得既忙碌又充实,自任职以来我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根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以自己的创业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村民投身到创业热潮中。

  (一)创业之初的一些想法

  我村是省定55个经济薄弱村之一,主要以传统的种植、养殖来获得经济收入。经过深入调研,我了解到我村很多家庭生活都还不是太富裕。当我每次骑车去村里上班的路上,看到村民在田里劳作的身影,看到他们黑黄的脸、累弯的腰……涌上心头的感觉不只是他们的善良淳朴,更多的是辛酸和苦楚。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心里总在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该做些什么,如何才能带领他们尽快走上致富之路。通过调研和深入思考,我认为只能通过创业去实现这个想法,只有通过自己的创业才能更好带领村民致富。通过和群众座谈,调研,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我决定把创业目标瞄准在种植业上。

  (二)自己创业的过程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只有思考生命才会有活力。作为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并不代表思维的完全同化,我们要学会用创新理念去审视周边发生的事,思考我们能为农村做什么,能为农村改善什么。我意识到,要想增加村民的收入,必须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镇党委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在我村建了80个钢架结构温室大棚。为了提高村民承包大棚的积极性,我挨家挨户做村民的工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主动承包了4个大棚,村民一看村里的大学生都带头承包了,种植大棚的热情度空前高涨。父母对我承包大棚创业的想法很支持,本来家庭供我上学已经花了不少钱,家里又拿出了8000元,我自己又向朋友借了7000元,凑齐了承包大棚的费用。为了能使无承包能力的贫困户尽早脱贫,我雇佣了2名无承包能力的贫困户帮我管理、种植,我每天开给他们20元钱的工钱。承包好大棚后我又找人打井,买电线、电度表、水泥柱、插排,还找人埋柱子、挖埋线沟,购买荷兰七号土豆种、大棚膜、地膜、农肥、虫害预防药、小棚竹子、小棚膜等,每一件事都有一定的要求,每一件事都得奔波好长时间,每一件事情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协调这些事情的过程中,逐步增进了我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使我的各项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

  由于初次种植大棚蔬菜,没有任何经验,我每天都精心管理,隔三差五的去县农林局找专家请教,还邀请了县蔬菜管理所专家毛成希为我村的种植户讲解土豆的种植技术。晚上,我又多次在网上与我的母校农学院的老师们请教管理方式和销售渠道,然后再向村民们传授一些技术。经过老师的精心指点和县蔬菜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在我和两位大爷的精心呵护下,我承包的4棚土豆茁壮成长,看着大棚里成片成片的土豆花,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

  (三)创业取得的成效

  看着土豆一天天成熟,如何帮助村民卖个好价钱成了我天天思考的事情。为此,我和村支书李书记自费一起东奔西走联系销路。在徐州,为了能赶上批发市场交易,我们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去了徐州七里沟、淮海两个大型批发市场,还去了南通如皋一农贸市场考察。通过大学同学介绍,我们了解到宿迁市场行情很好,我和李书记从如皋连夜赶到宿迁,因我们村的土豆质量比较好,最终以每斤1.7元的价格卖到了宿迁。每棚能产2000斤左右,每个棚的经济效益就达3500元,每斤多卖2毛钱,这样我村80个大棚就可以多卖4万多元。仅仅这一茬就可以基本收回成本,剩下的三茬就是纯利润了。一个产业能带动一个村,一个项目能致富一方人。预计今年底,可实现80户脱贫,可解决200人就业问题。在我自己种植的4个大棚地里看着一箱箱的金灿灿的"金蛋"换来一沓沓厚厚的钞票,数着自己创业挣来的钱我心里既激动又自豪,品尝到了初次创业果实的甘甜,享受着创业的收获。

  凭着大学生村官特有的创业激情,凭着为农村服务的热情,凭着初次创业的经验和资金积累,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相信,我们大学生村官们会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宽,会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