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青春,在田野上闪光
李振:农民致富好助手
6月下旬,记者见到李振时,他正在安远县车头镇三排村指导农民采摘西瓜。现代化的大棚里,墨童、黄小玉、红小玉、黑美人等新品种西瓜爬满了瓜架。瓜棚外,专程从广东来的客商,开着几辆东风大卡车正等候装运,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三排村的西瓜能远销广东、福建等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产品,离不开一个特殊网站——中国绿色瓜果网的宣传和推广,而这个网站的创建者正是已在农村“摸爬滚打”了近两年的大学毕业生李振。
以前,虽然三排村的西瓜质量好,可只能在县城和周边几个县销售,市场非常有限。李振来三排村工作后,利用自己大学时所学的电脑知识,再请教一些专家,用3个月的时间建起了中国绿色瓜果网,专门介绍三排村的绿色食品,架起了沟通果农和客商的桥梁。果农可以通过网站发布信息,客商了解信息后,和果农直接联系,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还扩大了三排村绿色食品的影响力。“光靠卖西瓜,我去年就赚了3万多元。你看,今年地里的这10多亩西瓜也早被预订一空了,多亏这个网站了。”西瓜种植大户涂金海高兴地说。
长沙口村有制作烫皮丝的传统,这种赣南客家人特有的食品因其口感爽滑、烹制简单而受人欢迎。但由于没有规模生产,长沙口村的烫皮丝产值很低。李振在村里调查后发现,如果引导农民成立烫皮丝合作社,对烫皮丝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方式,能提高烫皮丝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于是,他劝说村里几个制作烫皮丝的老行家加入,对村民的制作工艺进行指导和把关。很快,长沙口的烫皮丝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村民高兴的是,这种小特产的价格也从原来的每公斤1.5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公斤3.5元,价格增加了一倍多,产品还供不应求。
黄龙国:农村工作“多面手”
在信丰县西牛镇牛颈村,大学生黄龙国可是村里的“名人”。村里矛盾调解要找他,宣传招商引资政策离不开他,寻找产业致富的信息也要靠他。从2005年大学毕业,黄龙国已在农村工作了近3年。3年时间,也让他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
“在农村,就是什么事都要懂,什么事都要管,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才能适应农村的工作。”坐在牛颈村支部的场院里,黄龙国和记者聊起了农村工作的感悟和经历。
牛颈村是信丰县有名的脐橙种植基地,对于家在上饶的黄龙国而言,脐橙种植却很陌生。面对村里种植的1000多亩脐橙,黄龙国知道,要想服务好农民,必须把脐橙种植技术的难关攻克。于是,他自费购买了大量脐橙种植的书籍和杂志,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先跟着村里的技术员当学徒,因为有知识,接受能力强,他逐渐成为村里有名的脐橙技术员。谁家脐橙出现什么问题,都爱找黄龙国帮忙。利用自己大学学习生物专业的优势,黄龙国还想办法延长脐橙的保质期,增加脐橙的价值。
彭锋钢:找回失落的价值
2005年,初到赣县沙地镇马口村的大学生彭锋钢有些迷茫。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没有电视、没有网络,隔3天才有一个圩日,而通往外界的班车要隔天才有两趟。这些对于一个在城市生活惯了的大学生而言,一时难以接受。“到底要不要离开?”“留在农村能干什么?”这些问题一度困扰着彭锋钢。
然而,一件小事却改变了彭锋钢的想法。彭锋钢被安排到乡林改办,协助林管站技术人员上山绘制图纸。第一天上山,他们忙到下午5时许才回来。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敲开一家老乡的门,想讨碗水喝时,却受到了“贵宾”的礼遇。老乡得知他们是来搞林改的,连忙请进屋,家里的男主人泡上好茶,拿出客家人自制糕点,请他们品尝;女主人更是忙开了,把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杀了,一定要留他们吃饭。彭锋钢被深深感动了,他告诉记者:“那是我第一次尝到被人需要、被人尊敬的感觉,我只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我们的农民兄弟太淳朴了。”从那以后,彭锋钢在农村扎下根来。
在马口村工作一段时间后,彭锋钢发现,村口的路因为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特别到了雨天,一片泥泞。通过网络,他了解到移民办有帮助移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而马口村正好属于移民村。于是,他积极准备汇报材料,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终于争取到修路的部分资金。之后,他又带领村里的年轻劳力,免费投工投劳,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修好了这条路。
彭锋钢告诉记者,以前总认为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赚多少钱,当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权;可当他到农村后才发现,真正的价值是内心的充实,是他人从心底里的尊敬和需要。
本报记者郑颖
- 临川区“大学生村官”成致富“领头羊” (2007-05-09)
- 临川区大学生村官成致富领头羊 (2007-05-10)
- 瑞安村官助理吃香 可推荐为乡镇后备干部 (2007-08-05)
- 江西万年面向全省招募“大学生村官” (2007-10-29)
- 以广西大学生村官为主要人物的影视《橙乡天使》开拍 (200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