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泉江镇培育大学生村官成长实践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冯德明 彭成林 李艳
昔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今朝,十万大学生当村官。面对这个新生的群体,遂川县泉江镇对大学生村官强化培养,为他们搭建平台,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其锻炼成长,取得了明显实效。近三年来,泉江镇陆续在12个行政村配备了大学生村官,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合理安排任职,其中1名农学、3名经济管理专业的安排到农业产业明显的村,4名法律专业的安排到矛盾纠纷较多的村,4名综合素质较全面的安排到党建示范点创建村,真正确保村官们的专业特长与所任职村实际需求相匹配。如今,这些村官都成为能“独挡一面”的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构建多形式学习培训机制,注重强化培养
1、建立岗位培训机制。岗前培训由镇党委组织进行,以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一是带着重点,定期培训。每个季度都组织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集中培训,有重点地对大学生村干部集中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熟悉农村各项情况。二是带着问题,调查走访。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两个月时间走访各村(居),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参观新农村建设点、走访产业发展明显的示范点,去其他乡镇学习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形成调研报告。三是带着工作,日常培训。日常培训主要由各部门负责人和村主要干部进行,一名科级干部和一名村负责人“帮扶带”一名村官,在日常工作中给以指导、帮助。这些学习培训的有力支撑,使大学生村官很快适应了基层生活,了解了农村情况,更好地发挥专长为农村服务。
2、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定期邀请党校、各站所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以集中授课、案例教学、经验交流、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针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结合镇里实际需要,采取“菜单式”方式为大学生村官们量身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年度学习课程,重点培养他们新闻写作、沟通技巧、业务知识、创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村官们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尤其表现在业务操作能力很快上手,新闻写作水平日益提高。如螺溪村的彭成林,虽然所学是农业专业,但他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已在人民网等中央网站和省市县新闻媒体刊物上稿100余篇。
3、建立谈心谈话机制。为了帮助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思想容易波动的年轻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艰苦环境中能心情愉悦、动力持久地干事创业,特制定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定期谈心谈话制度。谈心谈话采取分批轮流方式,确保谈心谈话面全覆盖,即:每月镇主要负责人和本镇1/3大学生村官面谈一次,每周镇组织员和本镇1/3大学生村官面谈一次。谈心谈话内容上,重点围绕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特别是创业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各种顾虑,特别是对出路、婚姻、住房等问题,给予解释、答复、交流,并在节假日安排聚餐,为大学生村官过生日。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全面掌握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拓性、环境的适应性等情况,而且融洽了感情,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搭建多角色实践锻炼平台,注重磨砺锻炼
1、为民解忧展风采。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更好地服务广大村民,经过细致地调查摸底,泉江镇在各村试点建立大学生村官为民解忧室,解忧室以村官名字命名,要求每位村官撰写《大学生村官为民解忧民情日记》,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工作体系。为民解忧以争当“六员”为目标(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员”、农业生产“技术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扶贫济困“帮扶员”、村务管理“参谋员”、村级事务“服务员”),充分锻炼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展现大学生村官的专业风采。如小溪村大学生村官“古伟为民解忧室”突出法律知识普及和劳动维权服务,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古伟为民解忧室”建立以来,该村的矛盾纠纷比去年下降80%以上,古伟本人也在实践中更加熟悉了法律知识。
2、双岗锻炼提素质。泉江镇对大学生村官推出“一职两岗”培养模式,即大学生村干部履行村级工作职责的同时,还在镇机关、站所挂职锻炼,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其程序为“党委设岗—个人选岗—意向商岗—党政定岗—定期督岗—年终评岗”。泉江镇党委精心挑选了组织、民政、土地管理、统计、文秘等工作量较大、易锻炼成长的岗位供村官选择。12名村官根据自身实际和岗位职责及特点,自愿选择了1至2个挂职锻炼岗位。例如共裕村大学生村官李艳,利用安排在新农村建设岗学到的知识,创新方式实施废旧茅厕的综合利用,既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又村庄改变了脏乱差面貌,现在又正在着手将空心村里的闲置房统一集体收购,再规划好按户转让的形式推进空心村的改造工程,在工作之余,李艳依据撰写了调研报告《城中村如何破解空心村整治难问题的几点思考》,得到了县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3、轮流跟班促成长。为全面锻炼大学生村官,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泉江镇党委与县职能部门联系,定期分批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各相关岗位跟班锻炼。目前,大学生村官古伟、郭薇薇在县委办跟班学习,彭成林在县委组织部跟班学习,罗立在县统计局跟班学习。在跟班学习期间,他们转变角色,由“大学生”变为“小学生”,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组织协调、为人处事、应变应对等能力能得到较大提高。
4、群众联系卡塑形象。泉江镇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级琐事代办员,制作群众联系卡,将自身的工作单位、职务、特长、联系电话等情况印制在卡上,发放到村(居)民小组等联系站点,通过预约联系,为村民办理惠民资金发放、土地审批、计生办证、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办理等琐事,每周五将收集到的代办事项集中到乡镇办理,并将代办结果及时予以公布,对不能解决的琐事向群众做好解释。群众联系卡使村(居)民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老百姓办事更为方便快捷,树立起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的形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大学生村官叶青对任职村卜村村 “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通过走访当地学校和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家庭,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在村委会的配合下,召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开展培训,带头发起成立了临时家长帮扶站,发动教师、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不定期对本村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让孩子们可以在学习上得到帮助,生活上得到关心,同时村官们还会跟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定期交流,共同帮助留守儿童。
三、建立多内容跟踪服务制度,注重强化管理
1、建立“三联挂”帮带制度。“三联”即县、乡、村干部联系大学生村干部;“三挂”即大学生村官每人挂一个重点项目、挂一个产业、挂一所学校或企业。县、乡、村干部共同关注联系大学生村官培养工程中的工作进展,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疑难。村官们充分发挥其专业和资源优势,帮助解决帮扶项目、产业发展过程遇到的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难题。例如螺溪村有种植、养殖的传统,该村大学生村官彭成林利用它学习的农业知识,和村班子成员一起精心挑选了一批种养户,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良种母猪两个产业,建立了示范基地,实行规模化种养,现在螺溪村的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650万亩,良种母猪500多头,年人均增收千余元。
2、建立“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一是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建立村镇两级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认真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请假3天以内的,经村党支部书记批准后上报镇党建办公室。请假3天以上的,须经镇分管领导批准。无故不请假离岗者视具体情况给予处理。二是工作日志制度。大学生村官建立和完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内容包括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工作成效、思想体会等详细记录。对工作日志实行定期调阅制度,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由镇包片领导对工作日志进行点评,点评结果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目标承诺和管理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合理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每月工作计划,并对目标、计划的落实情况作出承诺。镇党委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重要依据。
3、建立“综合式”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半年考核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泉江镇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星级考评”, 建立系统的考核指标,实行年中和年终“双述双评”,年终考核。在“七一”和年终,召开两次大学生村官述职会议,镇党委成员、帮带科级领导、帮带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参加会议,由大学生村官在会上进行述职,与会人员进行评分,对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情况,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个层次进行测评,依据考核情况,落实相关奖励。
四、坚持多渠道作用发挥途径,注重取得实效
1、提升了村干部素质。大学生村官扎根于农村,运用专业知识,给村里带去了新知识、新风貌,影响和拉动了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泉江镇四农村和东门村属于城关村,经济状况较好,村委会都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由于村干部不懂电脑知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形同虚设,资源浪费严重。四农村大学生村官刘振欣利用自己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对村干部进行电脑培训,从最简单的开机、关机教起,最后村干部们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使村里办公实现“无纸化”。东门村大学生村官李海龙,电脑的各种软件运用熟练,他为村里建立很多类别的电子档案,如全村人员信息库、医保人员信息库、失地农民信息库、党员信息库等,教会村干部如何查找信息和使用打印机,同时他运用电脑画图软件绘制本村的区域图,为人口普查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转变了群众观念。我镇大学生村官根据个人的特长和专业,向党员群众传播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提高党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引导广大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通过发放宣传册、出黑板报、组织党员干部收看远程教育片等方式,大力向群众宣传党的方式政策,惠农政策、国家的发展前景等,同时,将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政策内容及时向群众宣传。良头村大学生村官张水清每个月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不少于4次,观看时长不少于两小时,在播放远教片前,运用“预约”方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精心挑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组织不同类型的群众观看,有老人小孩专场、致富技术专场、理论学习专场等,并在观看后组织大家讨论,做好相应的记录。集合村大学生村官王敏对计生条例十分熟悉,她利用计生下村进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契机,向群众《计划生育新条例》、优生优育、农村纯女户奖励等相关政策,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国家计生政策,促使群众遵守国家法律,转变落后的传统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3、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泉江镇要求大学生村官配合村“两委”班子制定完善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村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多提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螺溪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彭成林,发挥农学专业优势,每月定期组织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并与菜农刘冬生合伙建立蔬菜基地。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群众参与的热情大增,全村蔬菜种植面积每年递增120余亩,如今已达650余亩,年销售收入750多万元。同时,他还牵头申请注册“螺溪蔬菜”商标,在周边市场打响无公害蔬菜品牌,早熟茄子等5个品种畅销福建、广东等地,促进农户增收。新林村大学生村官彭辉参与了新林村招商引资工作,通过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协助村两委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完善了与陆川园林有限公司的补充协议。合同既维护了外商的利益,使外商有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又保护了村民的利益。做到了“双赢”。目前,路川园林有限公司正在紧张地筹建当中。
4、改善了村部面貌。泉江镇大学生村官们主动放下架子,做好村委会的清洁卫生和接待工作,同时让规范化建设深入农村。谐田村大学生村官郭薇薇看到本村小学教育设施落后,于是利用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积极向上争资跑项。在她的努力下,筹资4万多元,实施了谐田小学硬化操场、粉刷教室等亮化工程,完善了地板砖、篮球架等基础设施。安下村大学生村官罗立,全心全意做好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认真做好图书的借阅工作,每当有群众想要寻找某种书籍时,主动当好“导读员”,向群众推荐我书屋有关的藏书。同时,积极协助该村老年协会会长李运盛,组建了“安下村民间艺术队”, 经常开展扭秧歌,划龙舟和“唱红歌”等一系列表演活动,极大的提高了该村的精神风貌。
一、构建多形式学习培训机制,注重强化培养
1、建立岗位培训机制。岗前培训由镇党委组织进行,以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一是带着重点,定期培训。每个季度都组织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集中培训,有重点地对大学生村干部集中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熟悉农村各项情况。二是带着问题,调查走访。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两个月时间走访各村(居),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参观新农村建设点、走访产业发展明显的示范点,去其他乡镇学习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形成调研报告。三是带着工作,日常培训。日常培训主要由各部门负责人和村主要干部进行,一名科级干部和一名村负责人“帮扶带”一名村官,在日常工作中给以指导、帮助。这些学习培训的有力支撑,使大学生村官很快适应了基层生活,了解了农村情况,更好地发挥专长为农村服务。
2、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定期邀请党校、各站所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以集中授课、案例教学、经验交流、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针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结合镇里实际需要,采取“菜单式”方式为大学生村官们量身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年度学习课程,重点培养他们新闻写作、沟通技巧、业务知识、创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村官们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尤其表现在业务操作能力很快上手,新闻写作水平日益提高。如螺溪村的彭成林,虽然所学是农业专业,但他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已在人民网等中央网站和省市县新闻媒体刊物上稿100余篇。
3、建立谈心谈话机制。为了帮助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思想容易波动的年轻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艰苦环境中能心情愉悦、动力持久地干事创业,特制定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定期谈心谈话制度。谈心谈话采取分批轮流方式,确保谈心谈话面全覆盖,即:每月镇主要负责人和本镇1/3大学生村官面谈一次,每周镇组织员和本镇1/3大学生村官面谈一次。谈心谈话内容上,重点围绕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特别是创业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各种顾虑,特别是对出路、婚姻、住房等问题,给予解释、答复、交流,并在节假日安排聚餐,为大学生村官过生日。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全面掌握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拓性、环境的适应性等情况,而且融洽了感情,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搭建多角色实践锻炼平台,注重磨砺锻炼
1、为民解忧展风采。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更好地服务广大村民,经过细致地调查摸底,泉江镇在各村试点建立大学生村官为民解忧室,解忧室以村官名字命名,要求每位村官撰写《大学生村官为民解忧民情日记》,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工作体系。为民解忧以争当“六员”为目标(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员”、农业生产“技术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扶贫济困“帮扶员”、村务管理“参谋员”、村级事务“服务员”),充分锻炼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展现大学生村官的专业风采。如小溪村大学生村官“古伟为民解忧室”突出法律知识普及和劳动维权服务,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古伟为民解忧室”建立以来,该村的矛盾纠纷比去年下降80%以上,古伟本人也在实践中更加熟悉了法律知识。
2、双岗锻炼提素质。泉江镇对大学生村官推出“一职两岗”培养模式,即大学生村干部履行村级工作职责的同时,还在镇机关、站所挂职锻炼,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其程序为“党委设岗—个人选岗—意向商岗—党政定岗—定期督岗—年终评岗”。泉江镇党委精心挑选了组织、民政、土地管理、统计、文秘等工作量较大、易锻炼成长的岗位供村官选择。12名村官根据自身实际和岗位职责及特点,自愿选择了1至2个挂职锻炼岗位。例如共裕村大学生村官李艳,利用安排在新农村建设岗学到的知识,创新方式实施废旧茅厕的综合利用,既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又村庄改变了脏乱差面貌,现在又正在着手将空心村里的闲置房统一集体收购,再规划好按户转让的形式推进空心村的改造工程,在工作之余,李艳依据撰写了调研报告《城中村如何破解空心村整治难问题的几点思考》,得到了县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3、轮流跟班促成长。为全面锻炼大学生村官,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泉江镇党委与县职能部门联系,定期分批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各相关岗位跟班锻炼。目前,大学生村官古伟、郭薇薇在县委办跟班学习,彭成林在县委组织部跟班学习,罗立在县统计局跟班学习。在跟班学习期间,他们转变角色,由“大学生”变为“小学生”,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组织协调、为人处事、应变应对等能力能得到较大提高。
4、群众联系卡塑形象。泉江镇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级琐事代办员,制作群众联系卡,将自身的工作单位、职务、特长、联系电话等情况印制在卡上,发放到村(居)民小组等联系站点,通过预约联系,为村民办理惠民资金发放、土地审批、计生办证、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办理等琐事,每周五将收集到的代办事项集中到乡镇办理,并将代办结果及时予以公布,对不能解决的琐事向群众做好解释。群众联系卡使村(居)民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老百姓办事更为方便快捷,树立起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的形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大学生村官叶青对任职村卜村村 “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通过走访当地学校和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家庭,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在村委会的配合下,召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开展培训,带头发起成立了临时家长帮扶站,发动教师、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不定期对本村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让孩子们可以在学习上得到帮助,生活上得到关心,同时村官们还会跟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定期交流,共同帮助留守儿童。
三、建立多内容跟踪服务制度,注重强化管理
1、建立“三联挂”帮带制度。“三联”即县、乡、村干部联系大学生村干部;“三挂”即大学生村官每人挂一个重点项目、挂一个产业、挂一所学校或企业。县、乡、村干部共同关注联系大学生村官培养工程中的工作进展,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疑难。村官们充分发挥其专业和资源优势,帮助解决帮扶项目、产业发展过程遇到的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难题。例如螺溪村有种植、养殖的传统,该村大学生村官彭成林利用它学习的农业知识,和村班子成员一起精心挑选了一批种养户,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良种母猪两个产业,建立了示范基地,实行规模化种养,现在螺溪村的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650万亩,良种母猪500多头,年人均增收千余元。
2、建立“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一是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建立村镇两级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认真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请假3天以内的,经村党支部书记批准后上报镇党建办公室。请假3天以上的,须经镇分管领导批准。无故不请假离岗者视具体情况给予处理。二是工作日志制度。大学生村官建立和完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内容包括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工作成效、思想体会等详细记录。对工作日志实行定期调阅制度,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由镇包片领导对工作日志进行点评,点评结果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目标承诺和管理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合理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每月工作计划,并对目标、计划的落实情况作出承诺。镇党委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重要依据。
3、建立“综合式”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半年考核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泉江镇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星级考评”, 建立系统的考核指标,实行年中和年终“双述双评”,年终考核。在“七一”和年终,召开两次大学生村官述职会议,镇党委成员、帮带科级领导、帮带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参加会议,由大学生村官在会上进行述职,与会人员进行评分,对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情况,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个层次进行测评,依据考核情况,落实相关奖励。
四、坚持多渠道作用发挥途径,注重取得实效
1、提升了村干部素质。大学生村官扎根于农村,运用专业知识,给村里带去了新知识、新风貌,影响和拉动了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泉江镇四农村和东门村属于城关村,经济状况较好,村委会都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由于村干部不懂电脑知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形同虚设,资源浪费严重。四农村大学生村官刘振欣利用自己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对村干部进行电脑培训,从最简单的开机、关机教起,最后村干部们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使村里办公实现“无纸化”。东门村大学生村官李海龙,电脑的各种软件运用熟练,他为村里建立很多类别的电子档案,如全村人员信息库、医保人员信息库、失地农民信息库、党员信息库等,教会村干部如何查找信息和使用打印机,同时他运用电脑画图软件绘制本村的区域图,为人口普查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转变了群众观念。我镇大学生村官根据个人的特长和专业,向党员群众传播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提高党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引导广大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通过发放宣传册、出黑板报、组织党员干部收看远程教育片等方式,大力向群众宣传党的方式政策,惠农政策、国家的发展前景等,同时,将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政策内容及时向群众宣传。良头村大学生村官张水清每个月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不少于4次,观看时长不少于两小时,在播放远教片前,运用“预约”方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精心挑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组织不同类型的群众观看,有老人小孩专场、致富技术专场、理论学习专场等,并在观看后组织大家讨论,做好相应的记录。集合村大学生村官王敏对计生条例十分熟悉,她利用计生下村进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契机,向群众《计划生育新条例》、优生优育、农村纯女户奖励等相关政策,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国家计生政策,促使群众遵守国家法律,转变落后的传统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3、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泉江镇要求大学生村官配合村“两委”班子制定完善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村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多提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螺溪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彭成林,发挥农学专业优势,每月定期组织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并与菜农刘冬生合伙建立蔬菜基地。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群众参与的热情大增,全村蔬菜种植面积每年递增120余亩,如今已达650余亩,年销售收入750多万元。同时,他还牵头申请注册“螺溪蔬菜”商标,在周边市场打响无公害蔬菜品牌,早熟茄子等5个品种畅销福建、广东等地,促进农户增收。新林村大学生村官彭辉参与了新林村招商引资工作,通过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协助村两委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完善了与陆川园林有限公司的补充协议。合同既维护了外商的利益,使外商有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又保护了村民的利益。做到了“双赢”。目前,路川园林有限公司正在紧张地筹建当中。
4、改善了村部面貌。泉江镇大学生村官们主动放下架子,做好村委会的清洁卫生和接待工作,同时让规范化建设深入农村。谐田村大学生村官郭薇薇看到本村小学教育设施落后,于是利用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积极向上争资跑项。在她的努力下,筹资4万多元,实施了谐田小学硬化操场、粉刷教室等亮化工程,完善了地板砖、篮球架等基础设施。安下村大学生村官罗立,全心全意做好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认真做好图书的借阅工作,每当有群众想要寻找某种书籍时,主动当好“导读员”,向群众推荐我书屋有关的藏书。同时,积极协助该村老年协会会长李运盛,组建了“安下村民间艺术队”, 经常开展扭秧歌,划龙舟和“唱红歌”等一系列表演活动,极大的提高了该村的精神风貌。
延伸阅读:
- 江西省金溪县跟踪培养 助大学生村官成长 (2009-06-12)
- 缴纳20元最多可报2万 江西大学生村官享受新农合 (2008-12-25)
- 江西抚州临川区实行“三管三培三帮”措施促进大学生村干部有职有为 (2009-01-12)
- 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务必将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2009-01-25)
- 瑞安场桥片大学生村官座谈会:畅谈投身新农村建设 (2009-02-06)
频道总排行